家长园地

父母别把成功焦虑转嫁给孩子

  “培养出哈佛的博士是成功,难道培育出快乐的工人就不叫成功吗?”日前,在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此言一出,会场立即掌声雷动。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这次论坛,主题是“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应对青少年中出现的网瘾、自杀、犯罪、吸毒、自残等问题固然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同时家庭教育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成功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不要把教育功利化。

    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经常会讲践踏生命的人是没有责任感的人,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呢?

    陆士桢教授说起了她前不久在沈阳和一位英国人的对话。这位与中国人结婚并在中国定居的英国人说,“我很庆幸孩子生长在中国,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可以体会到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但我也很怀念英国家庭给孩子的自由,怀念英国家庭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陆教授因此指出,青少年问题主体是孩子,但责任在成人。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还宣布,将委托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全面调查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情况,并将最终完成中国首部青少年教育白皮书。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宁骚介绍,白皮书将重点关注青少年网瘾问题、自杀问题、犯罪问题、吸毒问题、自残问题等5大问题。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