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印证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脚步的中国古代交通

印证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脚步的中国古代交通

蒋玉平  

2010528,随着南京地铁二号线的如期开通,南京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交通网已初步形成。71日上午,期待已久的沪宁高速铁路(简称沪宁高铁)也正式开通运营,首次开跑的“G”字头动车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虹桥火车站最快只需要73分钟,客流高峰时沪宁高铁的最短发车间隔只有3-5分钟,更接近于城市公交车的发车密度,使得两地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也让市民们感受到高铁时代的来临。

交通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国水陆交通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在古代曾有过相当辉煌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都作出过伟大的贡献。

一.秦朝的驰道和灵渠

    秦朝时期,交通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交通进步为秦朝政体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其实与秦国在交通方面的优势不无关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制定车同轨法令,并着手按标准统一规划与修建全国性驰道。 它是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成就。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驰道的路面分划为3条,是最早的具有分隔带的多车道道路。据近来的考古发现,秦始皇时的道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是一种专门供马车行使的轨道,路基结实,用木材铺设,沿途设有车站,供马匹进食休息等。驰道当时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国交通网的主纲,是区别于一般道路的高速道路。

秦朝的驰道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为了统一南方地区,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开通了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秦军终于全部攻下了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灵渠对于当时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水利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全国交通网的基本形成,也成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王朝施行统治的重要条件。

                                  广西灵渠

二.汉代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们于汉朝时期开通,使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1)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

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唐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东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了。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开始的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赢得“丝国”的誉称,唐朝时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消亡。 

    丝绸之路象一条绚丽而坚韧的丝绸纽带,把人类古老文明联结起来,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三.隋唐的大运河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故又名京杭运河。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商品流通,也催生了像扬州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代大运河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海上交通

宋元明清,我国交通运输业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两宋时期,海外交通发达,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特别是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与最著名的海港。交通路线北到朝鲜、日本,南到阿拉伯地区和东非,交易物品有丝绸、瓷器。频繁的海外交往使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交流发展起来。四大发明也在这一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随着我国指南针的发明和海图的出现及其应用,为发展我国远洋国际航行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而便出现有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远及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地,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海运事业的辉煌成就,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广泛运用,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壮举。为了发展官方贸易,宣扬明朝声威,郑和率领船队于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范围到达文莱以西包括整个印度洋或更西的地方。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交易物品有丝绸、瓷器、香料、珍宝、颜料等。郑和下西洋,大大促进了我国同这些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从而也成为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也促进了南洋的开发。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鸦片战争前),由于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对外交通逐渐停滞。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以上古代交通代表性成就,反映了中国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上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相互之间的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处处与交通密切相关。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