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

倾听花开的声音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倾听花开的声音

               ——谈对后进生的关注

海安县实验小学李建梅

(出示课件:倾听花开的声音 ——谈对后进生的关注

亲爱的老师们

后进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对象。对他们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倾注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但收效总是甚微。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困扰的问题。我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对大家的困惑感同身受。近几年我也对后进生的关注做了一点研究,先将认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在谈后进生的话题时,我们首先要对后进生的类型有清楚的认识。

一、关于后进生类型(出示课件)

我们姑且这样分类:

一是暂后进生,二是常态后进生(出示课件)

不少心理学工作者,为了避免用词的忌讳,把所有的后进生都命名为“暂后进生”,给他们的转化和提高给予了较大的空间与希望。如此我们不难窥见命名者的良苦用心——希望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潜在的信心:每个后进生都事有上升潜能的,只不过可能缓慢一点,隐蔽一些。而我从转换的难易程度上把后进生分为这样的两类,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

那么后进生有哪些问题表现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二、后进生的问题表现(出示课件)

后进生往往胆怯、戒备、适应能力差、心理失衡引发行为突变、认知障碍、破罐破摔缺乏上进等等(出示课件)

面对种种问题的后进生我们该怎样关注呢?

(一)对暂后进生的关注(出示课件)

跟踪关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们不妨通过2个案例来说说如何关注暂后进生。

案例一:

 

对一个过分紧张男孩的关注(出示课件)

 

开学第一天(出示课件)

小蒋引起我的注意不仅仅是因为朋友提醒我关照是她亲戚家的孩子,更因为他的胆怯与害怕比其他孩子来得“更猛烈些”。开学第一天大部分孩子要么新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要么积极地表现着自己,只有小蒋默不作声,在我眼神不经意掠过时,他会即刻躲闪,表现得很不自在。我有点惊讶因为我的眼神应该不凶狠,很明白这些“小毛头”更多的是需要鼓励的。正在我思考的时候,他突然勾着身子痛苦地呕吐起来。我快速来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背帮助缓和,柔声地问他怎么了,他胆怯地说肚子疼。

原来是孩子身体不舒服!怪不得他显得有点怪异。我迅速联系了他的家长希望提前把他带回,并嘱咐家长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下午可以在家休息。家长不断道谢……

下午我刚到班,就发现小蒋已经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问他“肚子还疼吗?”他没有开口,只是摇摇头。下午放学时遇到他的妈妈,他妈妈说:“蒋某可能是紧张,一带回家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以前刚上幼儿园时也有这样的状况,希望老师多多关照!”

霎那间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学前紧张综合征的体现,这样的孩子确实需要老师的格外关照。

我心中暗暗发誓:我会帮助他的!

 

回 答问 题(出示课件)

今天上课孩子们表现都很积极,只是因为蒋某的胆怯,较难的问题一般我都回避喊他。可是老不喊他可能会让他产生惰性心理。于是不经意间,我对他提问了。“蒋某,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他吓了一跳,迅速站起来,憋了半天,脸涨得通红,什么也没能说出来。我知道他游离了,就把问题重复了一遍:“要求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你会怎么列式呢?”他嘴唇有点哆嗦,声音有点颤抖地说:“5-3=2”说得相当急促,几乎是不加思考。我耐心的启发说“要求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就是要把53合起来啊,应该用加法计算。知道吗?”

“知道!”应答得干脆利落。

因为兼顾到课堂学习的继续进行,我没有再盯他。

而事实在接下来几天里,他再次上演了几乎相同的一幕幕,要么是脸涨得通红什么都不讲,要么是断断续续紧张地瞎说一通。他还紧张吗?开学好几周了!抛出问题后,我每每扫视班上小朋友时,和他眼神交汇的那一瞬间,他都表现得坐立不安。可以说是回答问题,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出示课件)

 

数学小测验(出示课件)

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考试。第一单元的测试成绩出来了,小蒋考了80几分,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这成绩有点糟糕。(出示课件)

我把小蒋找来,把试卷上的错题一条一条讲给他听,他不住地点头。但点头表现过于频繁和超前,我知道他其实很紧张。

接下来的几次测验和课堂练习均不理想。有时明明试做书上第二小题,他有可能做到另一页的第二小题,要么跑页,要么窜题,真是怪异的很!

不行!我得和家长交流交流!

 

与家长交流协商

周二下午,我邀请小蒋家长到学校来,见面后我没有和家长太多地寒暄,就直奔主题。我疑惑地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受过惊吓,好像非常胆怯。

家长无奈地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好像一上学就紧张,一考试更慌张。我们问他上课能不能听懂,他总说能听懂。上一次考试一回家他就说,爸爸、妈妈,我考得很不好,是零分!他怎么会这样说话!担心他紧张,我们都不敢说他”

我能体会到家长心中的无奈与痛苦,同时我在思考:原本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他对上学有潜在的强烈的恐惧心理,老师课堂上对他的关注他会更敏感、紧张,慌乱中思维容易错乱,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心理上会抗拒家长的问询。

想到这里我和家长商量:我们共同试一试,关注的方式隐蔽一些,强度弱化一些,让他绷紧的弦稍微放松恢复弹性。譬如:孩子放学回家不刻意迎上去问寒问暖或围着他转;作业做错了,不去指责他;回答问题时不刻意从他开始,让他感觉一切都是随意行为。

这一天我和家长共同约定,并悄悄付诸行动。开始我们若有若无的关注。

课堂上开火车的序幕拉开了:

“孩子们,准备口算了,让我们一起开火车!”

“小火车,快快开!”

“从哪开?”

“这里开!”我指着第一小组,同时我快速扫视全班,眼睛的余光能够感受蒋某的不安。

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我的煽动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和热情,小身子坐得更挺直了。

“小火车,快快开!”

“从哪开?”

“这里开!” 我指着第三小组,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的眼睛仍然在扫视,但刻意不看着小蒋。

“小火车,快快开!”

“从哪开?”

“这里开!”我指着第七小组(小蒋正好在其中的第三个),我的眼睛故意不看着他,只关注参与口算的孩子。到他了,他又脸红了,还好没有结巴,口算正确,火车顺利往后开。

这一列火车的每一节车厢都很棒,因为你们的努力,才让整列火车开得平稳迅速。

我没有刻意表扬蒋某,而是把他置身于群体中,让他的安全感倍增。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尝试是正确的!

蒋某课上还会紧张,但明显缓和了许多。

对于这样适应能力较差,有着明显紧张的孩子,我的方式是——关注的方式隐蔽一些,强度弱化一些。(出示课件)

案例二:

一个恐慌爱缺失的留守女孩(出示课件)

这是一个叫小琦的女孩,小琦白白的,圆圆脸,很干净,喜欢漂亮的发夹和各种各样的水果橡皮。爸爸妈妈在浙江做生意,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年级的时候除了书写较慢,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学习成绩也不错。这样的乖巧女孩是不会让老师和老师操心的。(乖巧听话  出示课件)

但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小琦因肚子疼住院被查患上“过敏性紫癜”(出示课件)的病。虽然不是多大的病,但却很娇气的很,小看不得,需要生活上细微照顾。得知此事我们暗地里更加关注和善待她,并特别允许她可以不上体育课和进行剧烈的运动。

因为跟送二年级,我有缘再次和这帮孩子们在一起。可是开学没几天,我发现小琦几次把作业忘在家里,即使第二天把作业带来,应该完成的部分也是空白。不做作业而且撒谎!课上思绪也常常游移不定,站起来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或不知所云;有时就突然不来上学了;成绩更是直线下降。

小琦怎么了?几次谈话也无济于事,打电话给他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说孩子经常说肚子疼,说话她又不听,因为担心她的身体也不敢严厉管她。听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说,我们也有了些顾虑。(娇气、任性  出示课件)

接下来小琦肚子疼不上学、作业不做的现象时有发生,奇怪的是有时上午肚子疼,下午她又来上学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照样和小伙伴们玩玩闹闹!

真想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一下,可他们远在外地,不会有实质性的干预作用。

就这样一直抱怨到学期临近结束,偶然听班主任张老师说起小琦妈妈回来了,我立即拨通了小琦妈妈的电话。

外面刮着大风,远远一个年轻的女人腆着大肚子走近了我们2号楼,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惊讶地发现竟然是小琦的妈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见过)。我赶忙迎上去把她扶进办公室,心中暗暗后悔真不应该把怀孕的妈妈请来。一番谈话让我堵在心头的疑惑一下子开朗了!

原来自从小琦的妈妈怀孕后,小琦就变得怪怪的,她常常故意让爷爷奶奶闹心,而他表现一不好,爷爷奶奶就打电话向她爸爸妈妈告状,于是妈妈会在电话里和她好说歹说好长时间,实在不行的时候就回来一阵子,再到浙江去。这样反反复复状况一直没有好转,很令父母担心……

我终于明白因为妈妈的怀孕,小琦有了爱缺失的恐慌,于是用各种方式(譬如说谎、成绩下降、逃学)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

我和小琦妈妈商量,临近期末能不能在家陪陪她,孩子需要实实在在的的关注,汉子潜意识担心爸爸妈妈冷落甚至可能不要她。

小琦妈妈欣然应允

这一学期一开学就听说,小琦妈妈为小琦生下了可爱的小弟弟,因为要照应孩子,妈妈一直没有去浙江,小琦又恢复了正常。

对这样一个恐慌爱缺失的女孩,关注的方式就是要明显一些,强度要彰显一些。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往往是隔代监护、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他们心理问题往往是:情感淡漠,顽皮捣蛋,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学业问题:习惯不好,成绩不佳等等。对这些孩子给予切实的关爱,获得家人最大限度的支持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的。

透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孩子的学习突然下降,背后一定有突变的原因,寻找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跟踪关注,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做的。

 

 

(二)对常态后进生的关注(出示课件)

因智力水平明显落后于同龄人,造成学习困难,学业低下,使得转化和提高成为难啃的“硬骨头”,从而导致长期学业不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态后进生。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对数学后进生特别敏感也特别关注。虽然学科不同,但本质相通,也许我对数学后进生的关注同样能给你们带来一定的思考。

 

适当消隐对数学后进生的课堂关注

 

缘起:课堂结构的破损

数学因其学科特性,其课堂更显得:节奏明快、思维紧张、层层推进。但因儿童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差异较大,同样40分钟的数学课堂,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优等生与后进生同时存在的现象。因为数学知识体系的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特征,导致数学后进生长期学业不良,且转化难度明显高于其它学科。于是短短40分钟的数学课堂,后进生便成为我们始终关注的对象。为了让他们尽量跟得上趟,课上,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抛给他们,希望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关键问题留给他们,希望他们的思维步步紧跟;练习时更是驻足其旁,以便及时排忧解难。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尽管会遭遇尴尬或失败,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可我们依然如故!

在永不放弃的背后我们窥见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但良苦用心的背后却呈现出不争的事实:大多数孩子因为缺乏了应有的关注,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课堂成了一种观望与等待;后进生也在经常性地关注中,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40分钟成了唯唯诺诺和战战兢兢;数学课堂更在对后进生的过分关注中失去了应有的节奏和完整的结构。

 

策略:适当消隐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上不至于成为看客而一无所获?怎样让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上拥有安全又不失紧张的学习心理?怎样让所有学生在数学课堂都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明:适度的紧张和关注有助于积极思考,中等强度的压力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我们要适当消隐数学课堂上对后进生的关注,并把一定的关注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都有获益和发展,让数学课堂拥有明快的节奏与完整的结构。

那么消隐的具体策略有哪些,我认为:

一、引导参与,“随波逐流” (出示课件)

数学课堂需要融入许多特定的活动,如观察、想象、操作、表达等等,并伴有一定的思维活动的发生。后进生因思维迟钝、动作迟缓等因素容易产生退缩和惰性心理。为了不让后进生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我们要竭力让他们置身于活动中经历“随波逐流”的过程,以获得一种体验,形成一种认识。

譬如,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允许他们先观察他人的操作,再尝试模仿;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一样,给他们分配任务、明确职责;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关注他们是否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要求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课堂表现与行为做出一定的积极反应;遇到困难的时候启发他们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以获得一种支持和帮助。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又保证了后进生的真正参与。(出示课件)

二、降低要求,体验成功(出示课件)

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并不缺少困难和失败,他们缺少的是成功与自信。如果课堂上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直接抛给后进生,无疑会大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削弱他们的自信。不妨把简单的、基本的问题留给他们,提高成功几率,增强自信。或者在其他学生突破了难点后,让他们试着复述或续讲。后进生往往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对于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述不能作准确与严密的要求,在他们含糊不清的时候,在他们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拉一把,或引导其他学生顺势接过话茬。(出示课件)

课堂练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后进生,要进行更长时间的等待,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往往无所事事,教师本人又无暇顾及。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观测,将后进生要完成的练习量适当削减,如“一共有4道题目,完成3道就可停笔。”这样既关注了个体,又照应了群体,课堂的分分秒秒就不会在等待中无谓消耗。

三、融于群体,无痕关注

课堂提问时,不能老把目光投注在后进生身上,要把发言面投向更多的学生,并把后进生有意无意地穿插在其中,这样既避免长时间或大面积的冷场,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课堂活动的气场;课堂巡视不必刻意地从从后进生开始,最好在获得班级学情后,在后进生身旁稍作停留进行观察与指导,看似无意经过,实则有心关注。将对后进生课堂关注巧妙隐于其中,保证后进生在相对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参与学习,有助于提升责任感,并让其他学生的发展得到应有的关注机会。(出示课件)

陶行知说得好:“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真正从心里层面上关注这些孩子,才能让他们逐步走向健康,趋于自然。在此意义上说,无痕关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即让让关注成为一种自然,把对后进生的关注自然地融于群体之中,“让教育行为成为看得见的公平,让每个学生真切体会到教育公平的温暖。”

四、真诚鼓励,激发上进(出示课件)

后进生在他人眼里往往特别明显:他们或者自卑退缩,或者麻木不仁或者破罐破摔,对数学学习都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他们很少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使有,也是偶尔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细细追究,除了有数学的学科特质原因,更多层面上是缘于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和课堂处理不当造成的。譬如: 无意间让后进生“示众”,难以自控地挖苦批评,漠视或默许其他同学的嘲笑等等。天长日久,他们被其他学生烙上“差生”的一印记。一个没有人说他行的人,会坚定地认为:“我不行!”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认知和情感都是同时发生的。”外界的压力会让学生带上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一点点吞噬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少有的自信。他们需要来自老师这一权威者的肯定与赞赏,哪怕只是一点点。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譬如 “你画的线真直啊!你的口算速度明显快了!你回答得很完整!你举手的次数多了!”等等。让他们看到希望比让他们练题一百效果更为明显,意义更为深远。因为他们能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他的变化,他得付出努力以获得更多的赞许。细心观察,总能感受后进生的付出的种种努力。善于捕捉,适时鼓励,会有一种希望在他们心里升腾,并成为他们发展成长的不竭动力。(出示课件)

“消隐”恰似一种情怀

数学学习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后进生难以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的形式建构知识;数学学习也不同于音、体、美等学科,可以用先天的禀赋表达自己的理解。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体操的演绎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是一个特别容易形成“两级风化”的场所。“兼顾两头,带动中间” 是 “人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此意义上说,数学课堂上对后进生的合理关注显得尤为迫切和富有意义。

但“消隐”不是“无为”,仅仅是关注强度的弱化。“消隐”应该立足于学生长远地、健康地发展,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消隐”是一种实践智慧,需要我们抓住契机,使用恰当的方式。“消隐”需要我们“心有大悲悯”的胸怀,有“每个学生都重要”的情怀。

也许在这种“消隐”的背后,后进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并不明显,甚至看不到进步,但是教育公平在课堂得到了彰显,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得到了适当关注。至少,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再那么恐惧,其他学生不会在等待和观望中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不会因为聚焦他们而成为一潭死水,课堂更因为合理关注使得节奏趋于明快、结构相对完整。

 

 

亲爱的老师们,关于对后进生的关注,我只能浅显谈这点认识。我觉得对于后进生,心态比方法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因此结束时特别献小诗一首与大家共勉!

 

倾听花开的声音(出示课件)

 

有的幼苗

成长时经历了扭曲

有的花儿

生长时缺少了阳光和雨露

如果我们心中有爱

就能艳丽每一朵花

茁壮每一棵苗

就能享受生命的拔节

静静倾听花开的声音

 

 

 

[打印文章]
上一篇:习惯养成教育[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