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

做智慧的班主任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做智慧的班主任
海安高级中学  周峰
每个教育人,都回避不了这样的话题,你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你的教育工作,你如何把握和学生得关系,你如何定位你自己。

1.知己知彼,准确定位

当了教师,就免不了与学生打交道。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可是,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搞定了。

新教师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通常情况之下,双方都会相互地试探一下。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个人率先发难,出一些难题让教师解决,如果教师显示出强大实力的话,学生们自然收敛起虚浮,认真对待教师;若是教师被试探出来“营寨空虚”,那么学生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教师很可能抵挡不住,迅速败下阵来。

有些教师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如果接手的新班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多,他们会在遭遇战中,振作精神,给学生一个下马威。

还有一些老师则根本不给学生接近的机会,冷若冰霜,从不跟学生拉家常,上完课就走,不与学生正面接触,不找学生谈心,不暴露自己真实想法,总之,不跟你斗,不和你玩。你若不守纪律,旁边自有班主任出来接住与你厮杀。对于一些副科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常用策略。

班主任可不行。一个班级教的时间长了,师生双方知根知底了,便进入了持久战。有时候教师运气好,会碰到一个比较“弱”一些的班级,学生天生老实的居多,战斗力太差,教师不费什么力气便全部拿下。学生被拿下之后也没有“造反”的念头,学习成绩不一定好,班级工作也不一定突出,然而很稳定,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教师很省力。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趋势看,这样的班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有也是无所作为一类的班级。

可能有人会问了,在你眼里,师生就是对立面,动不动就交战,你的教育观有问题。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也不是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质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不重视学生而载在学生手里的教师可太多了。

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只不过高明的老师会尽量缩短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不高明的老师会使这两个阵营完全对立,极端者甚至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现在无论哪位老师去接哪个班级,没有两把刷子通常是应付不下来的。前几年,有关学校生活的日剧与港片很多,大都是讲学生怎么戏弄教师的,教师形象被极度丑化。学生最后通常是被一个临时教师或代课教师摆平的,而这个临时教师一般都没有教师资格,甚至还有可能是流氓地痞出身,经过一番惊涛骇浪,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教师智勇双全,将所有调皮学生一一收入账下,最终大功告成。这种片子极受学生欢迎,但是,不幸的是,剧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以一种很愚蠢的形象出现的。有时在想,教师是教学生知识的,怎么说也是知识的化身吧,怎么就成了“蠢”的代言人了?归根结底,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并没有展示出自己“智”的那一面。

学生最佩服的教师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了。师生是分属不同阵营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之中,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的。

既然要以智取胜,我们就不能不酝酿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定位——教师自己和班集体的形象定位。

建议】

首先,制造一个契机,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创设,刷新班主任的形象和威信,提升魅力和信度。要特别注重“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在工作的前几年要特别“用功”。

其次,建议好好布置一下班级的环境,班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环境一定要整洁大方。参考班训和标语:“让学习创造快乐。”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可以不服,可以委屈,不可以被淘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再次,每周一次班会课,形式要多种多样而切实有效,唱歌,演讲,自由辩论、点评,等等,不拘形式。释放情绪,强力洗脑,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

最好的教育是集体的教育,育人无形,润物无声;最有效的教育是魅力的教育,潜移默化,直抵人心。培养班集体既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更是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一位成员,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你有点小崇拜,让学生为班集体感到骄傲,学生在盼望中感受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集体的信心。

2.展示魅力,自保有方

一切军事思想的最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尽可能多地保存自己。道理虽然简单,未必人人都懂。以此类推,一切学生工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班主任学会展示魅力,学会自保。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在尽量多地转化学生的同时,首先得学会自保。

说起这自保,真是太重要了。有的老师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据说,有的老师甚至被学生或者家长联名投诉赶下讲台。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因为新教师还不太懂教育的规律,与学生太近,很容易为学生所伤。与学生保持距离,可以弥补新教师经验的不足,因为离学生太近,被学生一眼就看出虚实,从此对你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这教师的威信可就一点都没有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是绝对不会让学生靠得很近的。学生对他们可谓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的教师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会觉得特别温暖。而新教师即使对学生笑得再灿烂,学生可能还不一定买账。

那么是不是教师就必须与学生保持距离呢?不是。如果有足够的个人魅力,他与学生的关系就很近,但是学生也很尊重他。师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战壕,教师可籍以藏身,一旦消除这个距离,那就是与学生短兵相接了,这个时候其他武器就没有用了,就得靠教师的真功夫了。

当然有时为了教育的需要,教师可能必须与学生“亲密接触”。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个案,离得远远地教育可能就像隔靴搔痒一般没什么效果,这时候就需要“近身战斗”----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内心教师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灵,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技巧。但是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自保的原则是不会变的。

言传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很强,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一些家长会选择投诉。一些平时言谈举止比较随便的教师,可能他觉得自己也就是不拘小节,但实际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真要被投诉了,也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啥说的。

古人就讲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这门职业的特殊性,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又想继续做下去,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你要真是放荡不羁,做教师真不合适。

只有先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只有你自己先做好了才能教育学生去做。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读书先做人,我们自己得会做人,而且得做给学生看,否则,你要是强制执行下去,你自己会被这个规定所伤。

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师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总是算错或者做不出学生问的问题的话,赶紧回家买几本习题集狂做;语文教师如果自己觉得写作水平尚可,大可以 “下水” 与学生同游,如果能够有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最好,这样学生跟你学也更有信心;英语教师如果说一口流利标准的美语,那基本就高枕无忧了,学生会跟别的班的学生吹,我们英语老师,那英语说的,比美国人还标准。

除了在专业上能镇住学生之外,教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幽默的教师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每天读书也挺累的,碰到一个上课乏味的教师确实没劲,如果这教师还经常骂人,不逆反才怪。

如果你幽默感实在太差,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参加体育活动。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的,爱屋及乌,他们对于喜欢体育的教师也是特别有好感的。所以,如果你乒乓球打得好,不妨露两手,绝对能让学生崇拜你。经常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教师自保的一个良方。

真正懂得自保的教师是不会做体罚学生这样的傻事的。我们首先得懂法,青少年保护法也好,教育法也好,都写得明明白白的。你说你一腔热血为教育,你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可是最后人家给你告上法庭,你这教师也未免做得太失败了,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要是真在战场上,最先被消灭的,不是像你这样有勇无谋的人又会是谁呢?

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

【建议】尽量全面了解学生,适当保持师生距离。

3.攻心为上,中药治本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也符合“西药猛药治标,中药慢功治本”的说法。做学生的工作就要慢慢的用文火调理。

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祭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就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教师尤其班主任很喜欢用它。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攻心,首先要老师要有自控能力。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灵象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及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不是。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需要说明的是,心罚杀伤力极大,既是一种惩罚,教师要慎用。若是使用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建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则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规范篇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级集体、协调课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的管理首先面对的是日常管理,这是班级工作的基础。这是一个常态的工作,非常繁琐、细致地工作。

由于是常态工作,这项工作的最关键的是:规范。

做为班主任老师自己首先要了解日常管理的内容与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

(一)班级目标管理

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工作计划、团支部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级目标:可制定班级整体奋斗目标,如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争取获得“校三好班级”。

制定《班级公约》可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班级公约》可以规定一套较科学、全面可行的班级运行规章。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团支部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师生行动方向。

 

    (二)了解研究学生

    建立学生档案、班级日记、学生周记等。

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方式很多,在日常管理中,一般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班级日记、学生周记等方式。

1.建立学生档案:可从让学生书写简历开始。书写简历是迅速直接了解学生的好方法,因为在和一个新的班主任接触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向班主任老师介绍自己的。比如有的学生就直接将自己的“简介”拟题为“老师,请你听我说……”“你想了解我么”等等,这些同学渴望被了解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学生的简历交上来往往是五花八门:情感细腻的同学交上来的简历是散文式的、随笔式的;不善言辞的同学交上来的简历是清汤挂面式的,简单的几个条目。其实借这个机会我们班主任可以完成多项工作,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时机的选择和简历项目的设定了。

比如:了解到学生家庭住址,有利于开展家访活动,同时也可对学生早晨迟到的情况做客观的分析;了解到学生的民族情况;了解到学生的联系电话,包括家长的联系电话,对于联系学生和家长是很有帮助的;了解到学生的电子信箱地址,就可以把一些群体性的文件往学生的电子信箱里批量发送、群体发送,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

第三、在平时的日集月累中,了解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点滴,可能的话也包括发生在学生家人且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事。

     形成学生得电子档案和成长记录。

2.班级日记:设置班级日记,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班中事情。

3.学生周记: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关于自己、同学或班级一周以来情况的随笔,可以跟班主任谈任意话题。老师最好能及时看周记内容,并能就相关问题给学生以解答与疏导,对常规问题可书面解答,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可全班提醒。

以上方式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使用,不需要面面俱到。

 

(三)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委会:班长、副班长(1-2名)、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心理委员、安全委员)。

团支部: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一般新组建的班级,可先确定主要班干部及科代表、小组长,待同学间情况熟悉后组织选举。

 

(四)教室文化建设

黑板报的落实,教室文化、绿化的布置,图书角的管理等。

教室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精心的文化设计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优化育人环境,涵养学生艺术气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对环境的营造,能推动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级黑板报要求主题明确,内容新颖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板报刊头及美工设计要有创意,形式可以多样。

环境布置:(1)内容:主题突出、积极向上,有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或文明公约。(2)审美:美观大方,色彩协调,格调高雅。(3)创新:有鲜明的班级特色,有较好的创意。(4)整体印象:物品(桌椅、工具、书本等)摆放整齐,可适当进行绿色或小饰物的点缀。(5)学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礼仪

注意:(1)不得在墙上直接涂画或破坏教室设施;(2)力求格调高雅,忌花里胡哨和庸俗化,不出现娱乐、体育明星或动漫人物形象;(3)力求节约,提倡废物利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忌花钱过多或使用过多的现成装饰品。

根据班级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图书角,图书可由同学捐献(毕业后带回),要对图书角加强管理:排放整齐,按类排放,保持整洁。

 

(五)班级教学常规管理

包括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纪律、考试纪律。

班主任对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负有责任。

1.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学习规范和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抓好课堂,复习巩固,有效按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制定学习规范和计划:指导学生有效、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早读课、自习课、晚自习的安排;周末、有阶段性的安排。

做好课前预习:了解各课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尽量安排对一些学科的预习,老师如提出预习要求,建议一定要做到。对较差学科,建议做好预习,最好能写预习笔记。在上课前要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准备好课本、讲义、笔记本等,提前2分种坐在座位上,想一想老师上一节课讲的内容,以及这一节课的大概内容。

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管理。通用的教育规则有:(1)上课预备铃响后,应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2)保持教室严肃,不得光脚或穿拖鞋,不得只穿背心短裤,保持教室安静,不做妨碍教学秩序和学习秩序的活动。(3)上课时,任课教师进入教室后,全体起立,待教师还礼后坐下。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应起立,向老师提问时应举手。(4)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时应在教室外报告,获得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早退,须经任课教师批准,方可退出教室。(5)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思维,按要求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巩固、有效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2.学生座位的安排可适当考虑下列因素:(1)身体的高矮和视力强弱。在一般的情况下身材矮、视力弱(听力差)的学生座位往前排,身材高、视力强的学生座位向后排。如有的学生身材很高,但视力(听力)却很弱,要作为特殊情况,在不影响后排同学视线的情况下,安排在前一点的座位上。(2)学习情况。(3)性格的差异。可让好动的学生与文静的学生坐在一起,这样可以“静”制“动”,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让性格孤僻的学生和性格开朗的学生坐在一起,也有利于他们的相互学习。(4)性别的不同。中学生宜男女分桌。

    为了能使座位编排工作达到预期的要求,班主任要注意:(1)了解学生身材、性格、学习和纪律等情况,听取学生对座位编排的意见,并作好思想发动工作,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先人后己的精神,教育学生无论坐在哪个座位上,都要好好学习,团结友爱,自觉遵守纪律。(2)排完座位后,还要根据新出现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视线,防止产生斜视,同时让学生左右视力、听力和脑神经得到均衡的刺激,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建议一周或二周班级座位循环调动,下学期可反向循环。(3)在班主任有把握控制的情况下,座位的调动可预先告之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同学有个人要求,让他自己去协调。老师要能把调座位作为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团结互助、学会与同学沟通的有利时机。

 

3.自习课纪律:自习课是由学生自行进行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课。一般由学生自己安排,必要时教师也可在班辅导,它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自习课有早自习、午自修、晚自习和平时的自习课。晚自习,走读生在家里进行,住校生在教室里学习。自习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如果和同学讨论问题,声音要放低,不要影响其他同学。自习课也是课,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要加强计划性,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

 

4.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纪律,才能充分发挥考试检查教、学效果的作用,准确地了解、评定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无论是学校举行的阶段、期中、期末考试,还是省市、国家举行的升学考试,都非常强调学生(考生)要遵守考试纪律,不准用任何方式、手段作弊。因此,必须加强考试管理,严明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的严肃性。

学生考试作弊大体上分无意作弊和有意作弊两种。无意作弊,多为低年级学生所为,他们或出于好奇心和答题的兴趣,或出于好胜心,借机表现自己能“帮助”较差的同学。有意作弊,多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受错误意识支配的:为取得较高分数,以获得父母的奖励或躲避父母的指责;为能出人头地,满足自尊心和虚荣心;为表现江湖义气,以增进“友谊”等等。

班主任应在对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动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1)重视思想教育,杜绝作弊根源。考试作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是污染了一代人的纯洁心灵。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目的性、学习态度的教育,强调考试的意义、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的根源。(2)淡化分数观念,消除精神重压。作弊的直接诱因是为了追逐分数。应该淡化分数观念,纠正以单纯的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奖罚的不正确做法;同时教育学生懂得“分数”不是命根子、护身符,只有会学习,能创造,才能终生受益。(3)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抑制作弊的恶风。有的学生作弊是因为认知失调,是非不清造成的,这就要引导其认清“哥们义气”、“姐妹情谊”不是真正友谊,相互作弊更是不光彩的弄虚作假行为,从而自觉地纠正作弊行为。(4)协同配合,根治作弊陋习。学校要与家长配合,以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学生,不能单以分数来衡量学习的优劣,让学生从分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根治考试作弊。  此外,健全考试制度,对考试作弊行为及时从严处理,也是杜绝作弊的一项有力措施。克服作弊行为关键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果进行开卷考试,也应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不应随便抄袭。

 

(六)班级行为常规的管理

    新组班时,在入学教育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校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与老师讲解相结合,注意在明确各项要求时一定要讲清道理,一般学生的可塑性均较强,只要学生从心里认可了,就会遵守,若经过一定的训练,就会形成习惯。如在校的一天应如何度过:着校服进校,早上几点到校,到校后应交作业,课代表要对作业情况进行记载并汇报给课任老师和班主任,学习委员要进行登记。早读课应有计划地读书,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听课应做到认真专注,积极思维,记好笔记…,班主任应根据同学及课任教师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广播操、眼保健操应按时参加、动作规范。中午应…,晚自习应…。卫生值日的要求是…。

总之,第一周内各项管理要求要尽可能到位,班主任要多到班上走走,多提醒同学,发现制度不健全的要及时修正。

考勤点到、请假制度、升旗集会、服饰仪表、课间行为、做操运动、车辆排放、公物爱护、交通管理、学生值周。

1.考勤点到:班级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这是加强班级管理,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重要措施。考勤有全勤、病假、事假、旷课、迟到、早退等。上课考勤由课任教师或班干部负责点名;自习课、早、晚自习由班长或其他班干部负责点名;广播(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委员或体育锻炼小组点名。每天一次由班长或值日班长将缺课、旷课汇报给班主任。无故迟到、早退累积几次算旷课一节,旷课累积多少给予处分,均依学校规定处理。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全学期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其填写在学生学籍卡和成绩报告单上。
    2
.请假制度:《中学生守则》规定,学生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这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立良好校风的需要。学生因病、因事必须请假者应事先办好请假手续。请假时应有家长或医疗单位证明,详细填写好学生请假卡,写明请假时间,请假事由,并按时间长短分别经班主任或学校规定的相关部门审批。事前不能请假者,事后必须补假,否则作无故旷课处理。对无故迟到、早退或旷课者,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3
.升旗集会:指中小学举行的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升国旗仪式,属于学校的常规例行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应按照1990824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的规定,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与有关活动。班主任应把参加升旗做为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应注意:(1)强调升旗仪式的庄严性。(2)加强纪律性。(3)可开展热爱五星红旗的教育活动。

4.服饰仪表: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在重要场合可根据要求穿规定式样的校服。

5.课间行为:为下一节课做好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可到走廊上走走,不得追逐打闹,更不得在教学区打球。

6.做操运动:全体同学参加,跑步进退场、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准确整齐。注意:(1)教育同学把做操作为一次锻炼、放松的机会,展现班级风貌,要求同学认真对待。(2)在包括进退场整个做操过程中,要求同学保持安静,按老师的口令统一动作,动作到位,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7.车辆停放:按指定区域存放自行车,要求排放整齐。建议安排专人值日。

8.公物爱护:损坏或丢失学校公物要及时汇报赔偿,球要放在球箱、不得放在教室。毕业时要如数交还教室公物方可办理毕业离校手续。由专人保管教室钥匙,放学或晚自习后,要人走关灯、关电扇、关空调、关窗、关门,保证教室安全。

9.交通管理:指学校、班级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交通行为、交通工具的管理。具体做法:(1)经常宣传交通法规与交通安全,不断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走路、乘车、骑自行车。(2)定期检查学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做到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各项要求。(3)教师应做遵守交通法规的表率。(4)对交通肇事的学生,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教育或惩治;对交通事故受害的学生,要与家长一起懂得如何依法进行保护。

10.值日督查: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值周任务,一般为对学生的部分常规情况进行检查。如(1)出勤检查:代表全校同学向老师问好,检查迟到情况。(2)校服检查:对各班穿校服情况进行检查。(3)广播操、升旗出勤人数检查:广播操及升旗时间到各班登记未上操的人数,对没有假条无故滞留的同学要登记姓名,对请假同学收取假条。(4)中午纪律检查:在中午静校时间,对学校操场、教学楼、教室进行检查,要求同学们在各班教室内午休或自习。(5)其他情况检查:课间在主干道进行巡查,对骑车、踢球等其他不良现象进行检查,发现后及时制止,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立即向学生处汇报。(6)食堂纪律检查:就餐时间对食堂进行巡查,要求同学们排队就餐,按要求处理吃剩饭菜及杂物。所有的检查应有记录,并能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最好当天反馈)。

 

(七)卫生保健

卫生值日工作的安排与督察、眼保健操、良好的集体卫生与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与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学生身体检查等。

教室卫生要求每天两扫,每周一次大扫除。地面清洁要求无纸屑、果皮、污迹、杂物,课桌椅干净整齐,抽屉及台板上没有杂物,讲台干净整洁。黑板每节课后要擦干净,每天放学后要用水洗干净。窗台、门每天擦干净,无粉笔灰、污迹。走廊上墙壁、扶手、地面干净无污迹。水房干净整洁,劳动工具摆放整齐。玻璃每星期擦一次。天花板墙壁每星期掸灰一次。

包干区要求每天两扫,每周一次大扫除。要保持包干区内整洁、无杂物。

详细了解教室卫生及包干区卫生要求,可利用班会对学生提出详细要求。安排卫生值日表,安排时最好以周为单位,一个小组值日一周,这样学生不易忘记。要求小组长每天对值日情况进行检查。

眼保健操要求按时认真,动作到位,教室安静。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同学衣着整洁,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桌面课本及个人物品整洁有序。

常见病的预防、学生身体检查:配合医务室做好相关宣传发动工作。

 

(八)班级总结评比

学期操行评定、综合素质评价、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班级总结等。

学期操行评定: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组织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一般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个人心理品质四方面对学生评定,操行等第分优、良、中、差,通常先组织学生学习,再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对自己进行评定,然后由班干部组织对每一个同学的评定,最后班主任对同学做出总的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其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等第,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为ABCD

建议可将操行评定、综合素质评价合二为一,即根据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的等第(学校可按ABCD打等第)综合打出操行等第。

三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操行等第优秀,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符合学校规定,班级学生民主推荐赞成票不低于70%,任课教师认可推荐。

优秀学生干部: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为同学服务,为多数学生拥护的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干部以及课代表和小组长,学习成绩、体育成绩符合学校规定,一般每班可评定1-2名。

 

(九)住校生的生活、学习、纪律的管理

1.生活:学会整理内务,值日生打扫地面,揩抹桌凳,清除垃圾,并负责全天的保洁工作。离开宿舍时,关闭电灯、电器,清除电源插座上的电器。生活用品(被褥、毛巾、茶杯、水瓶、脸盆、鞋子等)按规定放置。力求铺位整洁(枕边无杂物)、地面干净(无垃圾、无积水)。不准将饭菜带入宿舍,餐具必须在餐厅旁的水池处洗净,不得带进宿舍水池清洗。按时起床,遵守晨练制度,准时并认真参加早锻炼。

2.学习:按指定教室上晚自习,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频繁走动或大声喧哗。保持教室整洁,晚自习期间不得借故离校或中途回宿舍。

3.纪律: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制度,按时作息。讲究文明礼貌、注重品德修养,服从生活指导老师的管理,支持舍长的工作。因故离宿,要经生活指导老师同意,并办理书面请假手续。在上课和自习期间不地私自回宿舍。爱护公物,妥善保管个人财物,若有失窃,及时向生活指导老师报告。

4.安全。

 

(十)假期生活管理

校外学习小组的组织、假期作业布置及检查、假期与学生联系方式的建立等。

一般学校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为做好这项工作,建议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己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社区服务基地。

假期作业可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安排回校日,在回校日集中检查阶段作业。

建议老师要有所有同学的联系方式,假期最好能与每一位同学联系一次。

 

(十一)偶发事件的处理

偶发事件: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主要成因:天灾人祸、外来干扰、人际关系冲突、恶作剧、违法行为、感情障碍、性格异常等。

偶发事件的特点:(1)偶然性。往往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出现的频率要比常规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低得多。(2)突发性。是一种特殊的遭遇,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境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3)爆炸性。一旦发生,就会在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效应。(4)紧迫性。发生偶发事件,要求班主任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妥善解决。偶发事件因为有其特殊性,往往不能依靠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而需要班主任运用高度的教育机智加以特殊处理。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1)控制感情,沉着冷静。偶发事件,一般都是在学生情绪波动,头脑发胀的情况下发生的。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2)了解情况,掌握分寸。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3)依靠集体,尊重学生。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舆论来处理偶发事件,使全班同学从偶发事件中受到教育。另外,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圆满地处理好偶发事件。

 

    值日班长制:这是目前大部分班级推行且行之有效的班级日常管理方法。值日班长可由班干部轮流担任,也可以按学号由所有同学轮流担任。班主任赋予值日班长一定的职责,一般为一天的常规管理,并对一天的值日情况进行记录。重大问题(如较多同学不做作业)及时告诉班主任,同时值日班长记录当天的班级日记。

班干部例会制:班干部每星期或每月集中一次,(1)讨论班级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2)对一段时间以来班干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通报及批评,指导班干部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

制度保障有法视情依:情是指“情况”,各项日常管理,抓好了检查之后,关键是要抓好反馈。

 1.及时反馈,鼓励、批评与教育:班主任及时了解到情况,应及时对存在的问题点评。班级点评时以表扬为主,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提醒同学们注意。对严重违纪现象可点名批评,班主任要慎用点名批评,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在与学生建立了较信任的关系后,可适当使用。对班级中的违纪现象用得多的是个别谈话,个别谈话要注意了解学生违纪的原因,给学生申辩的时间和空间,以肯定学生为主,但要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分析自己的不足,分析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如校服问题,有些同学认为校服缺泛个性,不肯穿,有些老师就让不愿意穿校服的同学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在集体场合个别同学服装的不同会给视觉上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注重引导学生自觉穿校服而不是简单的强制要求。有些同学不交作业,一般会有下列几种理由:(1)不会做。(2)忘记做。(3)不知道这一课有作业。(4)忘在家里。其中第四种情况是最多的,其实极可能是(2)、(3)两种情况的推托。有些老师是这样做的:在班上指定小先生,并公布他们的联系方式,如有不会做的题可请小先生帮忙。对较差的同学让他们自己选同桌,让其与同桌组成一帮一小组,请同桌帮助他的学习,包括提醒他的作业。对忘了带作业的同学,班主任(或安排班干部)晚上打电话提醒他第二天记得带作业。不管那种情况都要督促同学补交作业。

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思维能力、个性都较强,一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经常性的谈话、责备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建议可这样处理:(1)每周利用班会进行班级工作小结,表扬可点到个人。批评以不点名为主。(2)做一个煽情者,班主任可极尽所能,鼓动学生遵守纪律,不访引经据典,尽情煽情。如就高三学生学习太苦,学生抱怨,有时作业会做到夜里一点,甚至作业交不上来。我就向…(3)建议每次的班级违纪记录均告知当事人,如他申辩,可将理由如实填写,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告知他错了,他会自责的,连续几次的提醒会令他反醒。班主任一段时间后可查看记录,对情况严重者,可找其谈话。

2.适当的处罚。这一措施要与必要的思想工作配合使用,处罚的方式最好由学生讨论形成决议,以后参照执行。如有些老师将平时表现与操行评定相结合,见附录。学生经常迟到,请迟到的同学班会课时表演一个节目,有的请同学放学后留下补早读,有的请同学为班级做一件实事。同学做操不认真,有的请同学到前面前面领操,有的请同学补跑步。还有的历数几种处罚方式,让学生选择。所有的处罚要适可而止,绝不能伤学生自尊。

3.建议多动点脑筋:

迟到。校服。

 

    关键在于实施。

 

 

 

 

 

 

 

 

 

 

 

 

 

 

 

 

 

 

 

 

 

 

法规篇

 

一、感悟

1.防患于未然

案例1《明天不跳舞》

思考与讨论:

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基础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发现预兆,防止成为意外事件的引爆点。措施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校园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20105 3 , 中央召开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学习传达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 并作出重要部署。

 

2.应对于实然

    应对于实然的特点是事情已经发生,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已发或突发事件予以确认,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同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与蔓延,如造成伤害,要迅速抢救伤员,向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在校内,应首先向校长报告)。

  

3.善后于已然

善后于已然着眼点在如何做好后续工作,包括对外发表消息,澄清事实真相,对事主或相关事物的治疗、矫正与修护,对周边人、事、物的复原,加强预防,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总结经验教训,检讨得失,讨论工作改进方案等。

一是及时报告,二是主动调解,三是做好总结,是伤害事故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安全无小事;定期检查,清除隐患;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功,防止因教学失误导致伤害;跟家长取得联系,掌握学生的特异体质等情况;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及时救治。

 

4.追求于应然

案例4《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一个在北欧某国的访问学者,周末去当地教授家做客。进屋看到教授的五岁小女儿。孩子极其美丽。她给了孩子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这位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走后,严肃地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基因遗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她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不要沮丧,你还有机会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后来,学者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礼貌。

    作家毕淑敏写道,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美丽的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件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案例来源:毕淑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思考与讨论:

    对这位外国教授的做法有何评论?联系中小学班级管理实际,从对学生的诸多影响来看,你认为对学生的最大伤害是什么?有什么妙招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对学生的伤害(有意或者无意)?

 

5.感悟于释然

(一)班主任的权利与法律责任

1.班主任的权利

作为普通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学术活动权)、管理学生权(指导评定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班主任的特有权利:班级管理权、地位待遇保障权、奖励权、岗位培训权。

2.班主任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承担方式——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刑事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主刑、附加刑。

3.班主任可能承担的教育法律责任的常见情形:

    1)《教师法》第37条规定的情形: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后两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妨碍义务教育的行为:

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因违反规定乱收费而拒绝接受学生就学;以未满足不合理的入学条件为由拒绝接受学生就学;以学生不能缴纳杂费为由拒绝学生就学;对虽有残疾但不妨碍正常学习的儿童、少年的拒绝接受;对解除管教、解除劳动教养以及工读学校毕业,但应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少年,因歧视而拒绝接受。

3)玩忽职守的行为: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学生在学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7条: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二)班主任的自我保护

1.班主任全身心地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友、爱生如子、爱生如己,这是对自己最根本的保护。

2.班主任认真学法、守法,依法办事,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应有的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是最可靠的保护。

3.班主任讲求策略,注意方法,将心比心,学会宽容,这是对自己最有效的保护。

4.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对自己最直接的保护。如抵御侵害教育,少女自卫教育,洁身自爱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游泳救护教育,防火御险教育,抗震求生教育,用电安全教育,等等。

 

(三)班主任的自我期许

《人生历程动画》

教育永远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结合点。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靠教育生存,而是为教育而生存。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主见,然后确立远见。没有主见,随波逐流,难以成事;没有远见,鼠目寸光,难成大事。

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使自己的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益扩大,一是学会尊重(尊重所有人),二是处好关系(跟所有师生),三是培养习惯,四是宽严相济,五是注意细节。

目前,特别要关注班级心理安全,防止师源性伤害。

如: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任意践踏学生的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不顾个体差异,求全责备,等等。

教育的两大前提:人是可以教育的;人是需要教育的。

教师的角色定位:普通人,来自人,回归人,人类中的一员;特殊人,超越人,引领人,学生中的首席,人之师。

 

 

 

 

 

 

 

 

 

 

 

 

 

 

 

 

 

 

 

智慧篇

 

1.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战略战术的最高原则就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对手”就是学生。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眼睛,首先要有底气。在与学生的对视中要信心十足,不可以有目光的躲闪。许多教师,虽然教了几十年书,但是在底气这方面做的其实是不够的。

光有战略是不够的,还要有战术。有些教师,气势很足,对学生很凶,很严格。但是缺少工作方法。给他一个班级,纪律能摆平,教学任务也能贯彻下去,但是教育目标却很难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把学生当机器,忽略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不同个体。还有一类教师,对学生工作充满热忱,也不乏爱心,试图对学生实施宽容与民主式的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的足够认识,他们同样把学生工作看的太简单了,他们虽然尊重学生,也鼓励学生,但是却不能令学生信服,对学生产生不了足够的积极影响,这是缺乏战术的表现。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师自己的信心,战术的失败使得好的战略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优秀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战略与战术是兼备的。战略上藐视对手,就是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做到不慌。教师在学校里常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有很多是在课堂上发生的,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会有学生向你挑衅的行为,碰到这些情况,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慌。为什么不慌呢?因为有底气,不怕,和学生相比,你一定是智胜一筹的。你是强者,他们是弱者。最最忌讳的是教师先乱了阵脚,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失了方寸,手足无措,举止适当,这样的教师难免要把事情弄砸,也必定要被学生轻视。

要做到战略上藐视对手,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教师要不断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思考以往失误的原因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逐渐增强自己的信心。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要着急,经验的积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的失败越多,教师也就成熟地越快,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面对学生的时候,你已经心中有底,可以俯视他们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因为你一旦不尊重他们,便会忽视他们,忽视他们的能量和能力,你要犯轻敌的错误,就要吃败仗。要打败对手,首先要尊重对手,这是一条原则。尊重学生,也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凡事以理服人,不要去压制学生。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务必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有思想情绪了,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一定要抽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有“小孩子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思想。否则,日积月累,等到学生的问题成为三尺之寒,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战术上重视学生,就是要研究他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敌情不明,你如何打仗?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决定动手做学生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研究学生,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作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

要做到战术上重视对手,教师必须勤勉,要关心学生,与他们亲近,要知道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而不要整天坐办公室里,离学生远远的。对于学生的变化,要及时予以关注,不要忽略学生一丝小小的变化。学生的一些反常的行为,一定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挖掘深层的原因,设法打开学生的心锁,解开学生的心结。

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教师要勇于指出来,有些教师,主要是副科教师,碰到学生违反纪律,睁只眼闭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极端错误的,必然招致学生的轻视和不尊重,最终自食其果。遇到学生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教师应该大义凛然,坚决与学生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这是战略上藐视学生的表现。

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容之心。要知道,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犯一些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要相信学生总是向上的,向善的,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出现了反复,不要气馁,要有耐心,要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错误都是可爱的错误,现在的调皮大王将来很有可能是和你感情最深的学生。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尽管中学生接近成年,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爱犯错误,我们学会要适当“容错”。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教师应当有这种博大的胸襟,能容忍学生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哪怕是错误的或是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机会,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宽容地对待,才有获得与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宽容的实际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有主帅的胸怀与气质,这也是战略上藐视学生的表现。在具体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则要讲究策略,光有大无畏的气概是不够的。教师要精心备课,要精心布置战术,要善于等待时机。教师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考虑问题要全面,做到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必得手。这是战术上重视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不能做的事情,不去勉强做。自己失误或做错的地方,要勇于承认,而不是遮遮掩掩,或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教师对于形势要有清楚地判断,特别是在学生情绪激烈的时候,不妨退一步,避其锋芒,而不是强行压制学生。平时,教师也要善于听取他人尤其是学生的意见,要学会反思,对于师生冲突和矛盾,教师要有承担百分之百责任的勇气,这也是战术上重视学生的表现。

学生毕竟还是可爱的,虽然有时候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对孩子要有爱心,要理解他们。教师看学生的眼光应该是俯视的,这是战略的需要。学生犯的错误,教师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以德报怨,不要跟学生一般计较。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孩子,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也要保持高度警惕的头脑。学生的教育工作很重要,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无为而治。这也是战术的需要。该执行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执行,该有的惩罚一定要惩罚,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惩罚小的错误是为了避免他将来犯更大的错误。  

战略与战术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常常说“大处着严、小处着手”,这里的大处指的是战略,小处便指的是战术。因此,我们做学生工作时,一方面要高瞻远瞩、胸有成竹,这是战略的体现;一方面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战术的要求。什么时候我们将这两方面都做好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就进入境界了。

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我们高水平高能力的体现。

【建议】联手家长,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一起,具体做做些什么,什么理由,效果怎么样,决不含糊。

 

2.创设情境,建设阵地

班主任接班的时间长了,师生之间相互会逐渐熟悉起来,在最初的试探过去之后,师生间会形成一种对峙状态。这种对峙状态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教师处理得巧妙一些,有些教师处理的笨拙一些而已。在这种对峙状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些你来我往的“斗争”,这种“斗争”与军事中的阵地战非常类似,只不过学生工作的阵地战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个阵地的界限还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有校纪校规,其次还有班规。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是“法治者”而非“人治者”;而班规班法的制定者和执法者又绝非班主任个人,而是由学生自己制订并由学生自己执法。由学生讨论,最终通过和制订的“班级法典”一旦正式生效,就成了“班级法律”,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必须全力保证其严格一贯地执行。面对班规班法,人人有权利,同时人人都没有特权。通过班规班法,使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也就从“人治”走向“法治”了。

学生要是个个都很老实,从不违反纪律,那班主任可要谢天谢地了。但是这通常都是美好的愿望,学生中常常有那么几个不是省油的灯,总会给老师添那么一些乱子,要是教师方法不当,处理不力,班级弄得一团糟,纪律失控,教师的阵地也就全部被学生夺走了,教师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除了守住自己的阵地之外,教师还得要进攻学生的阵地。教师总是有教学任务的,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的多,能吃苦的少。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要被学生打折扣,对于个别学习情况很糟糕的学生,教师就得使出一些手段了。除此之外,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教师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难度很高的攻坚战,教师如果缺乏经验,仓促上阵应战,遭遇滑铁卢的事也是常常发生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守的阵地很多。以前的教师通常要守住“师道尊严”这个阵地,现在的教师观念比较开放,对此并不十分斤斤计较,然而教师毕竟还是教师,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被学生攻破的。

譬如说,我不能容忍学生不尊重教师。当然,如果有其他更加过分的学生不尊重教师之行为,我更是要与之斗争到底。譬如说,我不能容忍学生不尊重父母。譬如说,我不能容忍学生喧嚣,我要培养“绅士淑女”。譬如说,我不能容忍学生学生吃零食。譬如说,我不能容忍学生环境不整洁。

客观地说,教师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还是容易的。相对于教师来说,单个的学生的攻击力并不是很强,教师可轻松战而胜之。但是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就要谨慎了,不能力拼,必须找个“战壕”躲起来,以以此作掩护。这个“战壕”就是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隔得远远的,藏在掩体或工事的后面,不用担心自己会有被学生射中的危险,对于胆敢来进攻的学生,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违反一人处罚一人。断不可将首犯之人放过,否则,此人就成为你的软档,将来一旦对面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马上就被利用,来个里应外合,你的阵地不保了。

要坚守阵地最好建一些坚固的工事。仅仅靠与学生拉开距离作战壕还不太保险,难保没什么冷枪打到你。因此还是躲到碉堡里安全。那么,碉堡怎么建造呢?我以为,最坚固的碉堡就是两个字:公正。教师只有恪守公正的原则,尽可以躲在碉堡里高枕无忧。要知道,这公正二字做成的碉堡,可是坚硬似铁,牢固如钢,学生是永远攻不破的。恪守公正原则的教师,即使暴露在学生中,也可高枕无忧,恰似穿了铁盔铁甲,不用担心会被学生的冷枪冷弹击倒。

说起这公正,也恰似一阵地,或者说是教师的底线,断不可以失守的,否则,你丢了这个阵地,必定兵败如山倒,此后,你无论如何进攻,都无法收复失地了。

高明的教师总是采取主动进攻之态势,在问题刚刚出现还处在萌芽状态时,一举进攻,将其扼杀。此时的进攻是容易的,只要看准时机,当学生并无防备且势力并未壮大之时,一击得手。譬如说班级中出现问题,此问题如毒细胞一般传播极快,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只有星星之火之时,及时出手,采取断然措施,将其扑灭,并怀有高度戒备心理,以防复发。这种策略就如同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优势,以强击弱。如果发现的比较晚,等到星火燎原之际,教师的工作就陷于被动了。

一等到班级真的出了突发性的大问题,教师只能被动地处理,此时的进攻称之为被动进攻。被动进攻由于学生方准备充分,且已经构筑好防线,对教师来说通常颇有难度。

被动进攻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智取胜。我们讲教师要以智取胜,指的是教师不要硬攻,要找到学生思想深处的薄弱环节,先打开缺口,有时,不免还要使用一点迂回战术。一旦打开缺口,就要集中强大火力,教师要善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以情和理取胜。

当然,最好还是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教师采取主动,工作应该做在前面。教师应该有深刻的洞察力,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说攻心为上,平时要做一些瓦解学生阵营的工作。如若班级的工作及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教师的工作算是做到家了,如果班主任对于这个班级是部分或者完全失控的,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么,这个班主任将疲于应付,最终学生阵地没攻下来,自己的阵地丢光光。

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建议】每日一句警句(周氏名言)。一日三问:今天我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我准备做些什么。

 

3.适时监控,动态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想把工作做得更有效,有时候还得采取运动战。

运动战不是静止的,工作要在运动中进行,在运动中调动对手,在运动中战胜对手。

譬如有这样一名学生,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有领袖气质,可惜思想方向错误,兴趣不在学习上,总是要和校规校纪对着干,可是他又很聪明,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很好,态度也很好,真正违反纪律的事情他不会出马,而是怂恿班级里一些没头脑、没判断力的学生(每个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出头,最后,挨处罚的是他们,教师虽然知道后面那个学生是罪魁祸首,但是又很难抓住他的把柄。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传统的阵地战的战法是不行的。因为他总是缩在后面,不会来进攻你。你要去攻他,师出无名不算,他的防守滴水不漏,你没有胜算。

像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运动战的战术了。运动战的目的是,不能让他总藏在后面,要把他调动起来,让他也运动起来,他一旦运动起来,免不了会有漏洞,你就有办法了。

教师若采取运动战,一定要采取一种主动的进攻态势。要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这是很重要的。有些教师,工作不主动,结果整天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总是等班级里出了事才被动应付,哪有不败之理?

运动战是最需要计谋的。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审时度势,要有一些急智,要能够及时调整战略。譬如说,你原来准备批评学生的,但是突然感觉气氛不对,学生情绪很激烈,如果你在此刻批评学生,效果一点没有,你自己反而可能陷于被动,你要及时停止批评,把情况调查清楚再说。再如,你找一名学生谈心,本来准备好了一些话语,谈了两句之后,突然发现有重要隐情,你可能一时猝不及防,不要慌乱,马上调整谈话方式和计划,必要时可及时中止谈话,要知道,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还不如不谈。

班主任工作中要要考虑几个原则:

第一,要善于打心理战。围魏救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欲解赵国之围反而去攻打魏国,就是算准了你一定要回兵去救;诸葛亮摆空城计,就是料定司马懿小心谨慎一定不敢冒险。一名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精通心理学的人。

第二,要善于以实击虚。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不可给学生以可乘之机,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往往非常强大。如果犯错误的学生是一个群体,你要注意,分清楚主次轻重,不要一网打尽,因为自古就有法不责众一说。学生人数多不要去贸然进攻,学生情绪激烈不要贸然进攻,学生早有准备不要贸然进攻,这些都是在进攻“实”,胜算不大,或者即使胜了,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要善于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对方保护的好,要调动对手,使得他把薄弱环节暴露出来。比如,不良的学生小团体可以分化瓦解之,学生有准备要不动声色,突然改变计划,学生情绪激烈等他冷静了,此时对方的虚暴露出来了,你再用你的“实”击之,就很有把握了。

第三,要灵活机动。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撤退,这是有具体形势所决定的。不能固守成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注定要全军覆没;兵书上讲不能在河边扎营,可是韩信破釜沉舟反而有奇效;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直到晚年还引以为生平灵活用兵的得意之作;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大的学生不妨灭一灭他的威风;自卑的学生不妨多给他一些鼓励;软弱的学生多给他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鲁莽的学生多给他一些教训与忠告,等等。这既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灵活用兵的需要。灵活用兵还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战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是利用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重大事件,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突发事件及时作一些文章,往往会有奇效。有经验的教师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第四,要出其不意。如果你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这个教师太失败了。教师要琢磨学生的心理,然后经常给学生一些意外,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学生如果把教师讲的话深深记在脑子里,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孙子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道理太深刻了。学生自知犯了大错,你已举起了板子,在给了学生足够的心理负荷之后却出人意料地轻轻地落了下来,你首先作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疏忽,并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印象一定极为深刻,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有一些教师,善于设疑,制造悬念,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是运动战的高手。

优秀的老师,总是善于打运动战的。教师和学生在实力上是不平等的,因此在和学生的运动战中,教师握有先天的主动权,如果还打败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建议】1.进行每周甚至每天的集体宣誓活动,形成正确的定势思维和威慑力量。2.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习惯做法的变通,打几个出其不意,既激活学生,又控制了局面。

 

4.循循善诱,出其不意

在学生工作中,有时会碰到非常令教师头疼的情况,学生非常调皮,用通常的办法很难奏效。教师若采取强硬措施可能根本不会有效果甚至会遭到学生强烈反抗。教师有时会有一种人单势孤的感觉。

学生情况不明朗时,班主任工作要做些变化,要使用游击战术。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新接一个班,对班级情况缺乏了解,马上采取行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要烧三把火,也得一段时间之后,等情况摸准了摸透了才能实施;事情的牵涉面很广,且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不是非常了解,此时不可贸然下结论,要谨慎对待,轻率会导致失误;有事件发生,但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在于此,比如正值大考,或者学校班级有主题活动之时,教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无法花费大量精力处理矛盾,但是不处理又不行。具体情形会有很多,总的原则是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具备时可以用游击战术。

对手实力相对比较强或者比较难以教育时,宜采用迂回的方法。比如说有些学生,心胸狭窄,看问题很不全面,自己犯了错就要别人原谅他,别人犯了一丁点儿小错误都不行,更要命的是,他还是典型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冲动的不得了,教师批评的话语稍有过激,教师的处理稍有不公平,那就要发脾气。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硬攻,只能智取,这是一种。有些学生,自身行为不正,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其不良行为形成可追溯至数年前,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教育他使他早日走上正轨亦非一日之功,教师若自忖学生积习较深,影响较大,凭自己威信、能力还需要假以时日再采取措施时,先采用游击战给学生一些警告作用是正着。这也是一种。还有一种学生,比较“狡猾”,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防守滴水不漏,不让教师抓到把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掩盖真实意图,先有游击战术“骚扰”一下他,使他暴露出真实面目再进行教育。

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比如说学生情绪比较激烈甚至有失控可能时,学生有错误但是支持者甚众时,教师言语不当,已落下风时,教师应当审时度势,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先撤为妙。撤不是一走了之,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撤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矛盾,为了将来更好的解决问题。要知道,教师的尊严或威信不是靠强词夺理,靠压迫学生树立起来的,一时冲动的后果是给将来的解决问题设置更大的障碍,是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大丈夫能屈能伸,此一时彼一时,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将来打出去更有力!

就是说当你退却之后,学生也不再进攻了,一段之间之后,学生冷静下来了,或者是在平静的时候,我们可以“骚扰”一下他。比如说,可以问冲动的学生,你上次那么不冷静,是不是准备打老师啊?问自暴自弃的学生,你一直考不及格,将来有什么打算呢?这是属于“揭丑”型的;还可以这样问,你是不是抄作业了?是不是又欺负同学了?对方必要反驳:没有!谁说的?这是属于“污蔑”型的;还可以故意忽视某一个学生,对其视而不见,同样的成绩只表扬别人不表扬他,同样的缺点只批评他不批评别人,这是属于“挑衅”型的;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试探”型,试探的目的也同样是看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反应中得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在“骚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既然是游击战,就得随时准备撤,一旦对方被激怒了,你要及时地撤退,不能让对手的重拳击中,否则,“骚扰”战术就失败了。等到顽固的学生不胜其扰的时候,他的方寸必乱,教师的机会就来了。

在教师的调动之下,学生已经很疲倦从心理上已经认错的时候,教师要好好地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毕竟是学生,有些学生虽然狡猾,但是在教师的不断“骚扰”下,方寸已乱,方寸一乱,难免要犯错误,教师候个正着,当场拿下。在众人面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学生只能受罚。还有些学生,在公众场合,说了对教师不尊敬的话,当时碍着人多,不便发作,等到学生落单了,教师就可以单独进行教育了。此外,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也是他比较“疲软”的时候,教师尽可以放心批评教育,只要讲得在理,学生自然没有话说。

在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况之下,不能放过,要一追到底。犯错误的学生已经彻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教师要因势利导,要深刻地挖掘他思想深处的东西,一定要触动他的灵魂深处,不如此不能让学生痛改前非。以前犯过的所有错误,都要秋后算账,以显示教师明察秋毫,对人对己都要有个交待。敌退我追,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做文章,不仅教育本人,也要教育其他同学,要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其目的是彻底地杜绝学生再犯此类错误的可能性。

教师对形势的判断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扰,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追,这个分寸要很好地掌握。否则,该退的时候进了,损失惨重,该追的时候退了,贻误战机,我们的工作看起来也很辛苦,但是却收不到成效。

适当地把握距离感,这是一项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功。距离远了,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压力;距离近了,自己的安全要受到威胁。由于双方都是在运动的,所以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措施,以保证合理的师生距离,使自己有尽可能大的灵活空间与回旋的余地,同时,也能尽可能多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这种教育手段,在某种场合某段时间可以作为主要方法使用,用得好可以产生奇效。

【建议】班主任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盯防,对重点问题要主动出击,不能坐等

 

5.中药调理,改善内驱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长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宠食鱼油的方法。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神似。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拚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它的方式。

所以说,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因此,好的老师,一定是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的。

孙子告诉我们: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将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将军,才是最好的将军。如果最后实在要力战攻城,那已经是不得已的方法了。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方法,就是攻城之法。我们对德育工作不可谓不重视,我们的校规校纪不可谓不严格,我们有少先队组织,有共青团的队伍,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接受教育到高中三年级毕业至少接受了十四年的基础教育,而这十四年正是学生从懵懂无知到长大成人、逐渐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段,但是当他们毕业时,他们的好的行为规范是否养成了?我们教给他们的那些东西是否都在他们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了?是否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当我们的大学德育工作者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最基本的公民素质开始教起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我们又是如何改进的?

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是很有经验了,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学生服服帖帖,纪律良好,似乎这位教师是成功的了。教师自己也称,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我手里“一熨斗烫平”。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不能不赞叹,充足的自信也不能不肯定,可是,这样的“用熨斗把学生烫平”的做法,图的只是眼前的太平,争的只是一时的安静,却换不了长久的平安。只是一种以霸气压人,要知道学生是弱小的,教师若以霸气压人,总是能压住的。可是,这其实是下等的工作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的是德仁兼备,靠的是天道人心,以霸气压人,虽也能迫人服顺,但终究要埋下反叛的种子,时机一到,旧病又会复发,并且不会减轻,只会更加厉害。

可是,这个原则很多从事教育的人都没能掌握。打学生、骂学生、体罚学生的事情仍时有耳闻。他们不是认真地去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是认真地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而是一味地局限在自己的狭隘的思想圈子中,他们问学生:你为什么不认真读书?自己却从来没有很好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认真读书?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认真读书?我对他们了解吗?我对教育的规律掌握了吗?他们采取的是硬攻的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离心离德,师生之间越来越对立。

按照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尊重实践,这是谋攻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研究事实,研究实践,研究规律,研究对手,研究自己。一切都研究清楚了,认识深刻了,就稳操胜券了。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我们的目标本质上与学生是一致的,教师与学生可以看作是在一条船上的,可是为什么师生间还充满反抗,充满“战争”?我们对学生的爱心学生难道感觉不到吗?我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为了学生吗?好了,现在可以不必有这样的疑虑了,我们所缺少的只是对规律的认识,让我们吃力和痛苦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学生,而是来自于违反规律。

有一个年轻的牛仔想把一只小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只小牛不愿意进去。年轻牛仔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牛仔的爸爸见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可是这小牛发了牛劲,抵死不从,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肯进去。这是他们家的保姆出来,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保姆的大拇指,乖乖地跟着她进了牛棚。

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吧,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让我们的所作所为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建议】做好主题班会,加强孝道、亲情、感恩教育,唤醒责任意识,形成内驱力。

 

【特别推介】“走近父母,反哺亲情,感恩社会”系列活动。自2003年起,在学校校长室的支持和统筹下,我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策划,以创新的姿态打造了一系列重在引领学生“反哺亲情,感恩社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亲情,并于200612月在南通市德育工作年会暨教育创新工作会议上展示推广“走近父母,反哺亲情”主题活动,形成了震撼效果,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产生了轰动性的社会反响。随后在海安高级中学全面推开此项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每次活动现场几千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动得泪流满面,对学生和家长的灵魂触动、教育作用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受益人数已达万人。继而推广到了海安县实验中学等很多学校,后来又应邀推广到新疆伊犁自治州,并制作成光碟给很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示范和研究的范本。

这一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形式新颖,用亲情去唤醒、激活学生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因素,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使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很多学生有了显著变化,他们生活上求自理,学习上求自强,情感上求自控,思想上求自立,最终实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大大增强。改变只注重学生个体道德形成的外部因素,活动主要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等教育方式上的传统做法,进一步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把德育生活化。

正如校长所强调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智慧就没有有效的教育,没有智慧的教育是多么苍白和枯燥”,让学生“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我们呼唤智慧型的班主任,期待智慧型的德育管理。”

 

6.追根溯源,切中要害

有一位班主任,这样问他的学生:你同样的错误犯了一次又一次,老师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改不掉?你说,老师究竟要怎么做,你才能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回答:只要你不做我们班的班主任!

我想这位班主任听到学生这样回答他大概要昏倒了。我不能说这位班主任的工作一定是失败的,但是,至少在对这名学生的教育上,他是不成功的。

善于打仗的人,先立于不败的地位。这个想法太重要了。可惜我们很多教师可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急功近利,缺乏耐心与宽容心的例子比比皆是,恨不得这些学生一夜之间老母鸡变成鸭,一个个都实现质的飞跃。学生进步不大,或出现反复就唉声叹气,丧失信心,结果是这些后进学生经过我们教师的教育,不是变好了,而是更差了。说到后进生,他生来就是后进生吗?我们可以回想我们的学生,当他们小学一年级第一天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进学校时,哪个不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哪个不是积极向上准备充当好学生?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一批一批的后进生形成了,最终,有些学生积重难返,甚至不可救药,个别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生前途毁于一旦。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教师有没有责任?该不该反思?或许有教师说这些学生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家庭的,社会的,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此言不虚。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没有责任呢?学生以一种失败者的心态从学校毕业,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在其中起了坏的作用呢?

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情况不是变得更糟就是胜利。抱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工作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转化学生,才不会犯事与愿违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见到孩子的时候,我都要端详他们的小脸。”通过观察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主要形式。观察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需要高度的敏感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现实生活总的行为和表现,并根据这些行为和表现来评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让心理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找到引发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接纳学生的差异,因为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静止的眼光是对学生发展的最大束缚。在班主任异样的眼光中,那些“差生”将永无翻身之日,甚至会使他们终身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

有一些教师,总是心太急,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犯一点点小错都不肯原谅,都要批评。学生进步不大,就要严辞训斥。于是,作业布置很多,题海战术,卷子一张接着一张;上课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还要经常拖堂;学生的进步总觉得不够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一顿臭骂是至少的。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不反感呢?可是,教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为学生好,学生不服气,有情绪他也很痛苦,但是没有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的分析情况,就会知道,这位教师违反了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他很想做出成绩,弄得学生都很讨厌他,结果适得其反。我对这些教师的一个描述,叫做:立功心切,结果反而用力过猛。

对付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办法,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就进行教育,就算是成功了也是侥幸的。真正高明的教师必须把情况调查清楚了,胸有成竹了再出手。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可是要把工作做好我们就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不能两眼一抹黑,碰运气。教到好的学生便是运气好,教到不好的学生便认为自己比较倒霉。经验是可以积累的,方法也是可以学的。错误可以犯,但是相同的错误不能重复,时间长了,我们总能摸索到教育的一些正确途径。

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是很多的。而学生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位教师的教育工作可能成功还是可能失败,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就像成功的战争一样,成功的教育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不是通过蛮干取得的。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通常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个学校或班级的规章制度的情况执行得怎么样?邓小平说,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可见制度是很重要的。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学生是不是有榜样,正气是不是压倒邪气?这些都是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

第二,学生的成长环境如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不是个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受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他的朋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看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先分析他所处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有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车子停放在类似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保持不动。打开的车辆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无遗,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但是当实验人员将这车子的窗户打破一个之后,一天之内,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了,内部的东西也偷得一空。这项实验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以在不良的环境中,人的本性中不好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而且因不良环境而放大,使环境更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可不察。

第三,教师是不是有人格魅力?学生长大之后仍然记忆如新,不能忘怀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时代是很容易崇拜一个人的,如果教师能有幸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益事呢?尤其是学生所崇拜的教师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好的教师不但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起点,更能够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他的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了。苏格拉底有一天外出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径上遇到一个年轻人迎面而来,苏格拉底首先问他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那样的东西?年轻人一一回答苏格拉底的询问。然后苏格拉底问道:“那你可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制造良善和美德的人?”年轻人回答:“不知道。”苏格拉底说:“那么就跟我来学吧!”俗语说,经师易找,人师难寻。遇到苏格拉底这样的良师,是每一位学生的幸运。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要修身养性,让你的学生无时无刻都感觉得到你的人性光辉。

第四,学生的潜能是不是受到激发?要知道人的潜能是无穷的。这个观点已为许多心理学的实验所证实。美国一个心理研究组织曾做过一项实验:安排几个志愿人员,先测量每个人的握力平均是101,然后将这些人催眠,并暗示他们现在是软弱无力,浑身没劲。经过这种催眠暗示之后,在重新测量他们的握力,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左右了。但是,在同样被催眠的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种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强壮无比。如此一来,其平均握力竟可达到140。换句话说,他们的平均握力在瞬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教师应当懂得心理学,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向上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象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也正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是不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他是受压抑还是蓬勃发展的,他是不是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如果以上四点都做得很好,可以说,它的教育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即使有个别小的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是已经无碍大局了。

善于做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是这样,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为大势所趋,这是因为他关键的因素都抓住了,都做得很好。许多教师觉得自己对教育事业已经很投入了,付出也很多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到很郁闷,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力气没有花在刀刃上,他所做的事情大多是没有效率的。决定教育成败的主要因素没有抓住,花再大的力气也是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师,只能屡战屡败。

    【建议】随笔周记,班委交叉管理。档案建设,曲线图表分析。总分和必修、选修的匹配。行为习惯,思维习惯。

 

    7.以情动人,出其不意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意思是,凡是作战的人,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奇兵制胜。

教师平时做工作,一定是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常规工作、常规方法不可缺少。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现有的规章制度、常规固定的做法都是“以正合”,这是我们的基本功,是必须做好也是能够做好的。但是,要想使工作达到好的效果,则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受旧有思维的限制,要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出奇制胜。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会创新。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做好常规工作。没有常规工作哪来的“奇”?教师要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发展打下一个合理的框架。既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又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学校的课程设置、班干部队伍、班级日常管理、每天的作息制度、校园和班级环境等等都是一旦定下来就相对比较稳定的东西,它们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很大,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在这些细节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受到影响。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有些教师,也发挥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而忽视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班级工作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扬民主,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集中,不能什么事情都由学生说了算,以至于对班级不闻不问。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赏罚分明,张弛有度。在碰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教师能迅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采取躲避、忍让的态度。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直面的勇气。对于一些班级中不良的倾向和不好的苗头,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思想问题,教师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正面迎上去,及时地给予辅导和帮助。大道理是必须要讲的,但是要讲得生动,要讲得让学生容易接受,能听得进去。讲道理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办法莫过去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中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是一个载体,通过故事这个载体,道理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是无原则无节制地批评,而是以理服人。善于讲道理的教师一定是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情感是人世间永恒的东西,在学生面前,教师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学生更是如此。做学生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变化,同时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成功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但是也能改变学生的情感,并且善于创设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不正确的情感,教师应有能力加以引导,使学生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以奇胜”则是攻心为上的需要。学生工作虽然不应也不需要使用阴谋诡计,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思想工作,时间长了学生要厌烦,如果经常能使用一些“奇招”,往往能收到“奇效”。

“以奇胜”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的。教师如果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教师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做学生工作,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道理学生都懂,可就是记不住,事到临头还是要犯错,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再对他讲大道理是没什么用处的。即使讲了,他也可能不会认真去听。相反,教师别出心裁,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必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把旧的道理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会让学生对这个道理有新的认识。

“以奇胜”是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上课也好,做学生工作也好,常感觉效率低下,跟学生讲的东西讲了无数遍,可是还是有学生不能做到或忘记。有时我们忍不住要罚学生,为的是让他印象深刻。但是罚是有副作用的,必须谨慎采用。既然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为什么不出奇制胜呢?用学生想不到的方法,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刺激,学生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何乐而不为?

“以奇胜”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也会经常地作出判断,他们也会时常揣摩教师的意图,从而制定自己的对策。比如说,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惴惴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它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反而更能收到效果。反过来,若是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学生已经有了准备,做好了思想防线,教师用常规方法就很难攻破了。教师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学生准备不充分,无以应对,从而一举获胜。

“以奇胜”要求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学生对教师的观察可谓入微,教师的每一丝细小变化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进教室上课,如果脸上挂着笑容,那么这节课学生必定会稍微胆大一些,因为他们知道教师很高兴;反之,如果教师寒霜罩脸,学生自然噤若寒蝉,不敢轻举妄动。当然我不是鼓励教师不苟言笑,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太容易被学生摸透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有威信。出奇制胜的教师是不会轻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的,否则谜底揭开之时,就没有好的效果了。

战术不过奇正两种,但是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奇就是正,正反而是奇,个中变化,很难用言语说清楚。奇正如何搭配,则要看“势”了。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这是由于迅猛的水势造成的;鸷鸟急飞猛扑,毁骨折翼,则是因为没有控制住势。奇是一种势,正也是一种势,当奇正搭配对比实施时,这种势的力量会格外强大,就如同拉满的大弓一样有力。善于控制势的人,与千丝万缕之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做形势分析,他知道,何时该正,何时该奇。

高明的教师,能够出奇制胜,当水落石出之时,结果虽出意料之外,但细细思之,却在情理之中,这便是“以正合,以奇胜”了。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要求教师“正”的工夫要熟练,“奇”的工夫要精湛。奇正搭配,运用自如。

当然了,我们所主张的并不是这种“瞎猫碰到死耗子”式的“奇”。这样可能偶尔有一次奏效,但是大部分时候就没这种运气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学习再反思,出奇制胜的招数只能是有限次,学生一旦适应了,原来的“奇”就不再是“奇”了,就得换别的方法了。

要说明的是,奇正不过是我们处理事情的两种方法而已,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绝对不可以为“奇”而“奇”。有时候,必须要义正词严,正气凛然;有时候,必须要出其不意,迎头痛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奇正策略是否正确必须依靠效果来检验。奇正作为手段和方法,脱离了具体事情本身就无法判别其优劣。我们认为,符合形势顺应形势的做法才是好方法,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为“奇”而“奇”只会弄巧成拙。

所以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面对着同样的学生,教着同样的内容,讲着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否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有些改变了。

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便能够给不变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平凡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我们便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在思考中提高。

【建议】表扬与惩戒。清醒与麻醉。

 

8.激发潜能,树立信念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尤其是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果想要更有效率更加圆满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开合有度。

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的心扉是敞开的,对教师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备的。教师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当学生处于闭藏状态时,他的心扉是紧锁的,对教师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备的。教师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猎一样,难以集中目标,教师的工作不能触及到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的状态。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教师可以闭藏起来,以更仔细地观察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缺点,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敞开自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总之,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之时,学生便处在明处,我们无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可以比较自如地选择有效的方法对之进行教育。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最怕的就是学生闭藏起来,学生一言不发,什么都不讲,全是教师讲,讲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教师白费口舌,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时,一定会想法设法使学生开口,学生讲得越多,谈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揣摩学生的心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

使学生从闭藏到开启的办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激励、褒扬去鼓动学生。褒扬是一种方向性的暗示,学生很有可能朝着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学生一旦努力了,有成绩了,教师马上予以肯定,再送上几顶高帽子,把学生的进步加固,断了学生回退之路,这样,便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的目标。学生在沿着教师指示的方向努力之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处于开启状态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不经意地表扬某一名学生某一次作业做得很好时,这名学生往往在下一次的作业中会做得格外认真,教师如果及时加以表扬,再把他的作业在班级张贴或冠之以诸如“作业标兵”之类称号,这名学生再想退回去就不太可能了。教师就成功地实现了对该学生的控制。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不是符合实际,人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因此,通常情况下,表扬使学生开启,批评使学生闭藏。

2.用言语去试探对方。在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先暂时闭藏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用一些与事实不一定相符合的话语去试探对方。比如说,教师可以这样试探学生:我听说某某这次考得不好,你在旁边幸灾乐祸啊!学生肯定会使尽浑身解数进行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学生吐露的基本上都是实情,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处于开启状态,而教师也就得到了足够的信息。末了,教师可以这样说,哎哟,我不了解实情,幸好今天跟你谈了一谈,差点冤枉了你,希望以后你有情况多与老师交流。既巧妙地消除了一开始那句“信口雌黄”的试探的负面影响,又为下次与学生交谈做好铺垫。

3.在经济管理学的博奕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囚徒困境”,案例中的囚徒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坦白承认的策略。我们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前,可以借鉴这个案例的具体操作模式,借以弄清事实真相,避免学生因为撒谎或者蒙骗成功而强化其虚伪品质,从而培养其诚信品格。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弄清真相、讲求事实,甚至比惩罚更重要。不以事实为基础的批评教育和惩罚,往往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或者学生的自暴自弃,严重者还会造成其他后果。孙云晓教授在调查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后进生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

4.故意保持缄默或忽视对方。当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关注时,教师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甚至故意忽视学生。教师的闭藏态度不但令学生不能理解,也完全令学生失望。学生会终于耐不住性子主动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教师等待已久,已做好充分准备,趁机加以引导。我听说,有一位教师找一位学生谈话,两人进了办公室之后,教师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学生看,看了足有20分钟之久,学生终于忍受不住,率先向教师开口提问。这位教师面对的谈话对象是一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生,但是这位教师也的确把捭阖之术用到了极致,非有极大的耐心与信心不能做到。“卖关子”亦属此类方法。明明有所图谋,勾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之时,却故意引而不发,直到对方苦苦相问,或承诺什么条件之时,才讲出实情。古代谋士向君王进谏之时,因怕劝说不成,反而惹下杀身之祸,常常祭出此招,待到君主答应不加怪罪之时才和盘托出。

5.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这个方法是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教师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双方距离,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比如说有教师处理学生早恋工作,一开始就先谈自己学生时代的早恋故事,学生马上就会觉得教师很亲切,原本抗拒反叛的心很快就冰释了。教师然后再谈自己现在对当时早恋的看法,虽然是在说自己,但是学生已经能完全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通常我们所讲的“以情感人”即属此类,要求教师要有真情实感,能以己度人,切忌无病呻吟。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讲一讲学生的优点,讲一讲学生辉煌的过去,讲一讲自己对学生的肯定与关心,对后面的谈话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也是一个这样的很经典的故事:大臣们劝说赵太后为了国家利益把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不但不肯,还立下毒誓禁止别人再来劝说。触龙却独辟蹊径,见到赵太后之后,先从自己的脚有毛病,身体也不太好开始,讲到饮食,日常起居,逐步拉近了与赵太后的距离,然后,触龙以自己的小儿子不争气,想在自己死之前把他安顿好为突破口,逐步地诱导启发赵太后认识到,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是为了赵国好,也是为了长安君的将来好。触龙就这样巧妙而成功地说服了赵太后。

使学生开启心扉的办法还有很多,有时候,还需要好几种方法并用。只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的沟通始终畅通无阻,教师的工作便不可能不成功。

以上讲的是学生心灵的闭与合的状态。其实,在学生身上,还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闭与合,那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不同的人精神状态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消极低迷,有的人积极进取,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斗志昂扬。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状态,每一个人都有低潮,有高潮,有碌碌无为的日子,也有充实紧张的时光。不同的精神面貌是由不同的心理状态决定的。有人说,人的心理状态是由一个开关控制的,开始可能处于一个闭合的状态,但是一旦过了临界线,开关打开了,人就进入了开启的状态。在开启状态下,人会表现出与闭合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特征。

这种不一样的特征差别是非常大的。当人处于闭合状态时,整个人体机器的运作是比较缓慢的,人的智力水平,反应力,记忆力等各项综合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人对于学习、成功的渴望很淡薄,没有什么动力,即使有动力也不足以改变整个精神状态。处在这种状态时间长了,人的潜能就会受到抑制,甚至退化,日子也就过的庸庸碌碌,很是平凡。

当人处于开启状态时,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积极的,活跃的。各个器官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这时候的人渴求获得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渴求提高,有不断学习与工作的欲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会因为取得的成绩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归纳研究。他们找了二十个大学刚毕业,决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另外也找了同样学历和年龄,决定先投身热门行业,赚到钱,再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二十个人。二十年后,在两个对照组中发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有十八个成为百万富翁,而后者只有一个成为百万富翁。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不同的二十个人,其状态是不一样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一定是处于开启状态的,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聚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因为厌烦而闭合。而那些投身热门行业的人只是因为这份工作薪水比较丰厚而不一定对这门行业本身感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其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他的状态就会逐渐变成闭合。这样日积月累,很长时间以后,巨大的成就差别就显现出来。

现代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爱因斯坦在他的《论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爱因斯坦这里提到的心理基础也好,心理力量也好,正是一种开启而不是闭合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总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渴望,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人群,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不强大呢?

那么如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状态呢?

首先,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如果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他便有可能达到启动捭阖开关的临界线,便有可能进入开启状态。教师通过鼓励以及对学生努力之后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可以不断筑高学生的基点。当学生最终达到临界状态,从闭合状态跳转为开启状态,学生就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就好像一列小火车,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得小火车启动之后,教师就不必再费力地推了,只需要偶尔适当地加一点油,以使学生这列已经发动的小火车跑得更快。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提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要求,而且要尽量多地提要求。教师对学生提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对学生潜能的一种肯定。在尊重与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就会逐渐从闭合转向开启,并不断地达到新的高度。
  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很明确很远大的人生目标,很难想象一个处于开启状态积极进取的人只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没有目标。一个有着坚定不移的人生方向的人,才有可能克服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阻力,而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会激励自己,自己学会调整自己。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开启状态可能有时不会非常的稳定,会因为一些突然的失败或挫折而重新消沉下去回到闭合状态。教师的工作就是及时地激励学生,及时地点燃学生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尽量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闭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应当成为学校和教师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动摇。

开启学生心灵的工作是辛苦的,却是非常值得的。懂得捭阖之术至少可以让我们看见光明,使我们有努力的方向。想象一下那些面对着一群闭合自己心灵的学生的教师们的痛苦吧,他们在作着没有希望的努力,想奋起却无力改变大局。失败不但使学生的心灵闭合得更紧,教师自己的心也终将闭合起来,对教育的前景充满了悲观与绝望。

【建议】“血性”教育,“狼性”教育。“造骨”运动。

 

9.审时度势,踩准节奏

有人说,枪手对峙,比的是谁的出枪速度更快。

我们知道,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强弱也是相对的。任何事物,单个来看,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个人也是如此,人有生物钟,有智力、情感、体力的生理周期。我们有时做一件事没做好,或失败了,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是错的,而是时机没有掌握好。金鸡报晓本来挺好的,可是如果总是半夜鸡叫,结果反而不美。时机和处理事情的度一样,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很难掌握但是又必须修炼的两项本领。

掌握时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争取时机。有些时机是争取来的,特别是在和别人竞争时。在战场上,兵贵神速,大家抢的就是时机。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时也是要抢时机的。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个规律,便会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没有幡然悔悟之前在学习上尽量能够跟上,不要拉下太多。

2.等待时机。在学生工作中,等待时机的例子太多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话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说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告不及学生自己去碰了一次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到学生自己吃到苦头之后,你再去劝告他便会听进去了,他知道你讲的是有道理的,是为他好并且是对他很重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等待这样的机会出现,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便不要放过。表扬学生也好,批评学生也好,也是有一个最佳时机的。学生正骄傲的时候,不要表扬他,等到他信心失落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教师的表扬就显得珍贵了;学生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批评他,等到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再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听进去。在做后进生工作时,教师尤其要有耐心,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是均衡的,平稳的,而是跳跃式的,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等待的就是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及时地使学生产生质的提高。

3.利用时机。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有时候会突然产生一些本来不是机会的机会,高明的将领会随机应变,及时利用这些机会,创立战功。在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每天也会有大量的事情发生,其中有些事情教师如果好好利用,便是非常好的教育的时机。教师如果充分动脑筋,把一些大家看似平常的事情做足文章,是会产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的。

4.创造时机。当有些工作很紧迫不能等待必须要解决,而又没有合适的时机时,只能创造时机了。狼要吃羊,便找借口硬说处在下游的羊把上游的水弄脏了,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比较原始的创造时机。中国人在创造时机上是很有特点的。比如说中国人求人办事,很少像洋人 “此来为某事” 那样直截了当开题。而是讲究迂回战术,有一种起承转伏的特点。林语堂先生总结这类创造时机的谈话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寒暄、评气候,双方极容易找共同点,可联络感情,不至于遭到抗拒;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这是一个深入的过程,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真的融洽;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到了相见恨晚、两肋插刀的程度,于是,便可以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了;第四段,可客气起立,言有一小事奉烦,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要做得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而是要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学生工作中的创造时机与之类似。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在实施自己的目的之前要尽量创设对完成目标有利的条件。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是常常要用到这样的方法的,尤其是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学生思想有顾虑或因其他种种原因不愿配合之时,教师不宜开门见山,而要闲聊一些别的话题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等到学生的戒备消除了,情绪缓和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再慢慢进入主题,或许会有好的效果。在教学法中有一类叫做情境教学,其原理是努力创设适合教学目的的情境,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会很轻易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时机紧迫要争取时机,时机未到要等待机会,有机会要利用机会,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这便是我们对待时机的态度。

学生工作由于其特殊性,有一些时机是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的。教师的教育相当于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这个内因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外因要想起到作用,就必须抓住内因出现变化的机会。当学生的思想一直处在闭合的状态,对外界的作用便不会有什么响应,这时候的教育工作就会很困难,教师既吃力又没有效果;反之,在学生的思想处于开启状态时,外部的影响很容易产生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时机。

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是好的教育的时机。比如说学生进入起始年级的时候,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以初中预备班为例,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从外部环境来说,是全新的,从内心来说,经历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个时候,一些小小的外部力量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改变。教师如果善于在起点班给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往往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会出现一个质的提高。这样的机会不多,是必须等待的,当然了,也可以创造,古代的“孟母三迁”便是一个例子。

当学校、班级里乃至社会上发生突发事件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比如说班级里发生不团结的现象,发展到打架的地步,教师此时因势利导,进行谦让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或其他一些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地认识,这样的教育就会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这种机会虽然不可预见,但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生活,每天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总能够利用其中的一些事情作为教育的时机,甚至可以把一些坏事变成好事。

学生个人犯错误、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之时,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列宁小时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并且撒了谎,最终在姑姑的帮助下,他承认了错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小孩子犯错误时,通常喜欢撒谎,因为他们怕说出实情会受到惩罚。犯了错的学生其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剧烈的,表现出心事重重的样子,有经验的教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时的学生,同样也是面临着心理上的巨大波动,这时教师所产生的教育给学生的印象将会是十分深刻的,教师对受到挫折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进行赞美,并肯定他取得成功所作出的努力,不仅可以使师生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要比平时显著的多。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常常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在学生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也就凸显得最明显。当时机出现时,平庸的教师可能会火冒三丈,或者牢骚满腹;而高明的教师则是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正确把握教育的时机,是我们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内功。 

【建议】重新编排工作计划,排好工作时间。

 

10.虚实结合,若即若离

河豚遇到危险之时,会把扁平的肚子一鼓再鼓,瞬间膨胀成可怕的大圆球,以此来吓退敌人。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张声势,在动物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动物为了自保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又曰:“避实而就虚。”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不仅仅对指导战争有效,在学生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的启示。

首先,作为教师,你不能让学生把你摸透。一旦被学生摸透,你就“致于人”而很难“致人”了。要知道,学生都是很聪明的,而且很会钻空子,他们很容易适应一成不变的东西并且很快想出应付的办法,教师一旦被学生调动,就只能疲于奔命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这样的工作才可能是有效的。

教师需要懂得一点虚虚实实的原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相间,让学生找不到规律。教师要修练内功,要有修养,有城府,有内涵。在必要的时候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高明的老师,会做得非常自然,仿佛事物原本就是如此一样。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实击虚”。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什么庖丁会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他解牛所用的刀的“实”,遇到的都是牛身上的“虚”,所以旁人就觉得异常轻松。要是一个不熟练的屠夫去操作,一刀砍在骨头上,牛痛苦,人也痛苦。这叫以实击实,通常都会导致两败俱伤。我们常常见到有老师对学生发火,但是不得其法,学生并不服气,甚至发生学生当面与教师顶撞,使得教师骑虎难下的场面,这都是没有做到以实击虚的缘故。

而如果教师本身言不正,行不正,却去教育学生,或者教师不做调查研究,草率做出判断,而冤枉了学生,这便是“以虚击实”了。任凭你是教师,面对学生,也不能以虚击实啊!最终必败无疑,学生毫发无伤,教师却败得很惨。遇上教师修养不好,而恼羞成怒,结果便是一败涂地,这个班级再也无法教下去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实击虚呢?教师一定要知己知彼。了解自身的虚实,了解学生的虚实。教师要善于做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形象,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的动机,分析学生所惧怕的,所不惧怕的。能够从一些表面现象挖掘出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一些细微变化,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实”与“虚”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以往“虚”的地方现在不一定“虚”,以往“实”的地方现在也不一定“实”。教师能够掌握虚实变化的规律,实践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虚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哪来实,同样的,没有实,何谈虚。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虚与实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一名学生,数学和语文都考了80分,可是,事实上,语文的80分可能是班级前几名,而数学的80分可能是班级后几名。所以虚与实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在有了比较之后我们才可以判断数学的80分是“虚”,语文的80分是“实”。

从发展的眼光来开,虚实的确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说,小王违反纪律了,他自己已经也意识到犯了错误,这便是他的虚,教师根据校纪校规之“实”来处理此“虚”,会非常顺利,小王没有话说。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违反纪律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如果只单单处理小王,小王便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原来的“虚”便不再“虚”了,他会说又不是他一人违反纪律,教师只处罚他太不公平。再比如说,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刺激的话,而受到打击,从而抑制了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发展,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实”可能会变成“虚”。

由于虚和实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善于把虚和实结合起来运用。虚实对比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又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虚与实放在一起,实可以衬托出虚,虚也可以衬托出实。这两者互相衬托,显示出的效果可能极具戏剧性。古时将领用兵打仗,极其强调赏罚分明,而且是重罚重赏。若无所畏惧,奋勇向前,则加官进爵;若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则就地正法。也许赏是实,罚为虚,或者罚为实,赏乃虚,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两方面一起强调都是必要的,有赏无罚与有罚无赏都是要不得的,在实际操作时只能失败,很难成功。

邓小平对于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是运用得极好的。中国改革开放碰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左”的思想,邓小平也在多种场合强调反“左”。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是孤立地谈防“左”的。比较经典的论述是他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着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便是邓小平的高人一筹之处,他深深懂得矫枉过正的道理,警惕右是虚,防止左是实。虚实交错,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便全面了。

具体到学生工作中,虚实的原理又有哪些应用呢?试举几例。

例子一。班级里有学生早恋,教师找另外的学生了解情况。通常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目的如果太直露,学生可能不一定配合,也许会有所隐瞒。这便是“致于人”了。不妨这样开始谈话,先从谈话对象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开始谈起,让对方猜不出教师谈话的真正用意,况且,当教师找学生谈他本人的表现时,学生都是比较紧张的,实际上这是教师的“虚”晃一枪,随着话题地进行,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班级里有人早恋的事情上来,这才是教师的“实”。在具体操作时,虚与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甚至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与学生谈话如果了解到学生有一些其他更重要的情况,教师的侧重点完全可以调整。这样,主动权完全在教师手里,教师的灵活性充分得到体现。

例子二。教师发现班级风气败坏,学生大面积地违犯纪律,许多学生是非不分,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认为已到了不整顿不可的地步。于是,教师了解情况,摸清事实,准备召开一次班会对一批为首的学生和一些严重的违纪现象进行集中处理,在制定班会计划时,千万别忘了,在处罚之前一定要表扬。表扬什么呢?无论情况多么糟糕,班级里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不良行动的,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那么,这部分学生就是教师要大力表扬的。在大批评之前要有大表扬!表扬的好处多多,因为我们不但要抑恶而且还要扬善,由于表扬和批评同时进行,表扬和批评的力度同时得到加强,绝大部分处于中间跟风的学生也会有方向,有目标,便于引导。当然,教师的侧重点在与处罚,处罚是“实”,表扬是“虚”,但是由于有了表扬的存在,整个措施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师也好,学生也好,对事情的认识也更全面了。

例子三。教师拟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马上实施,有一些学生可能就会把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来。教师不妨先放松要求,把自己严格的一面掩盖起来,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变化。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便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学生状况,一些习惯不良、规范不好的学生也会逐渐露出马脚,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可显现出自己真实意图,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此所谓“欲擒故纵”之法。放松是“虚”,收紧乃“实”。

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掌握虚实原理,则具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是善于做学生工作的,他有时疾风骤雨,有时和风细雨,有时风和日丽,有时“腥风血雨”。他富于变化,且左右逢源。他工作轻松,效果却极好。他爱学生,关心学生,却让学生感觉到他的严厉;他批评学生,惩罚学生,却让学生感受到他的爱心。他只有虚实两种招数,但他的办法却无穷无尽,用之不竭。

【建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丹(《智慧之道》《学习之道》《忠恕之道》《孝敬之道》《仁爱之道》)、王国权等人的视频讲座。

 

 

 

 

 

 

 

 

 

 

 

 

 

 

 

 

 

 

 

 

 

 

 

 

 

 

 

心理篇

看着天南海北寄来的信件贺卡,查收国内国外发来的电子邮件,翻开那一页一页影集,回味学生们带来的忙碌,带来的烦恼,满足,温馨,自豪。于是,和学生一起读书明理、健全心智的点点滴滴,一件一件地聚合了起来……
我想到了他。高个,偏瘦,脸色苍白。邋遢,行为随意,喜欢撒谎,有儿童化倾向。有点懒惰,好吃,但又似乎营养不良。喜欢一个人呆着,没事时就偷偷地翻看别人的东西。独来独往,喜欢贴着墙角走路。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非常卑微,甚至猥琐,眼睛从不与人对视;在同学面前很张狂,表现夸张,吹牛,甚至动手打架(这在我们这样的高中很少见)。学习草率,总找理由搪塞。他的状况让我很担忧,找他长谈了一次。他显得很局促,他说,他怕人,不敢也不想和别人说话。慢慢探究,他说爸爸对他很凶。我约见了家长,慢慢地了解情况。据家长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很聪明,但家长无暇顾及他,没有耐心,孩子除了独自看电视打发时间之外,稍有不慎就遭责骂,经常挨打,于是越来越孤僻。我庆幸找到了原因,有意识地请家长配合慢慢矫正。但我知道,我是在做的是“亡羊补牢”的后续补救工作,这样的孩子要想矫治很难,需要用长久的爱心、耐心和足够的智慧。但我们不做又让谁来做呢?我陪伴、护送了这个学生整整两年,慢慢地他在不断地反复中实现了人格的初步转化,最后顺利地考上了重点大学。
现在不少的孩子生内心其实很孤独,我们可以感到遗憾,可以感到痛心,但我们不能丧失了应有的教育判断力,我们得为他们的心灵打开天窗,让他们的心灵透一口气。

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很多,一个女孩因为小时后受过某个老师的责骂而形成了一看到老师就躲避的心理障碍,一个男孩因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波折而与引发的强迫症作着艰难而痛苦的斗争,一个男孩因为老师没收了他写给女同学的纸条而公然挑衅老师,一个优秀的女孩因家庭矛盾而情绪失控离家出走……

孩子受伤害往往在被认为最安全的地:学校、家庭、社会,语言伤害、行为伤害、环境伤害……其实,生命是一个奇迹,成长正是这个奇迹中最不可思议的一部分。成长是一种冒险、一个试验。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元素,也许一句话、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众多的元素,都可能改变他的轨迹。许多年以后,回首望去,才知道,生命在某处可能不经意地拐了个弯,但遗憾的是生命成长是不可逆转的。

经常觉得有些忐忑和不安,在我的工作手册上,这样的学生档案让我不得坦然:“某某,心理年龄偏低,行为特别,孤僻,不合群,独来独往。思想幼稚,偏执。行为散漫,常常缺席集体活动。学习用品极易丢失。某某,因家庭原因,情绪易低落,有自闭倾向,偏执,自我中心,敏感,脆弱,消极,易误解。……”

在我的记忆中,不仅仅有清华北大、出国留洋、成名成家的佼佼者,也有他们,那些或张狂、或自卑、或无助、或惶惑的学生,每每想起总放心不下。我常常为他们匪夷所思的行为挂心,为他们不能融入主流群体难过,为他们躲闪回避又痛苦挣扎的状态担忧。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思维里、他们的性格里、他们的行为里,蕴藏了巨大的能量。我总担心,这种能量,无论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社会,都是一种契合到一定诱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扛不住、就可能随时火山般爆发的隐患。

手头上有份礼物,多年前一个学生毕业时送给我的命题为《周子语录》的小册子,这学生居然分类整理了我一年的语录。扉页上的前言中有这样的文字:“其为师也,劝人以善言,砺志以侧击。平等待人,沁人心脾。授课多不以常法,人常多其业绩。其为人,善言而喜静,严谨而修身,吾侪叹服之,虽朽木之人亦敬之。”我的困惑渐渐明晰起来了,我明白了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心灵天窗的开启人,需要我们用智慧,濡染出心智健全的读书人。

长期以来,人们只把身体或肉体上的不适称之为“疾病”,舍得花上几百元上千元做CT、核磁共振,而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焦虑、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恐怖猜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则不认为是疾病。由于封建社会遗留的偏见,文化和认知水平的落后,到了21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把心理疾病看成“心胸狭隘想不通”、“疯病”,致使一些患了心理疾病的人难于启齿,不敢面对,不能光明正大,坦然磊落得像看待躯体疾病一样理所当然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卫生专科机构的大门,怕不光彩,怕被人讥讽,歧视、厌恶,使得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和遗憾的灾害性后果。其实,心灵的创伤,比躯体疾病更为严重。在高考的压力之下,高三的学生心理状态尤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包含了三个范围:躯体,心理,社会。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志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我,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PPT.

由于社会上的心理疾病患者增多,且呈低龄化趋势,全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列第5位,预计2020年跃至第2位,目前我国已有1600万人患有心理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疾患所用医药费已高居首位。因此,对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为其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关注青少年(尤其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一个中学生的心声:《我好累》

高中生活使我感到每走一步都好累,许多迎面而来的困难都还没有解决,希望没有了,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哪来的失望?

每天有无数的“白版”等着我去把它们变成“花版”,“之乎者也”还未念完,English已“从天而降”,送走了“Hello Hello”又迎来了“念经”。未来得及出去“放风”,代数的Mr.L已经开始“攻击”:一个字“做!”,四个字“没得商量”,又得埋头进入xy中……

一天就匆匆过去了。

当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当忙碌的早晨还未到来,我已经起床了,就这样进入匆匆的一天。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人一天比一天累,换来家长的“关心”却是:“你苦了这几年,可以幸福一辈子”,就为了这个“信念”与天地万物匆匆而过。

“我好累!”我发自内心地喊了出来,但代表的却是所有的同龄人。

很累,很烦,为什么?学习累,学习烦。

2.近几年来工作实践中碰到的主要问题

学习问题,考试焦虑方面、考试性紧张、考试综合症、头痛、下肚子、频繁小便、考前失眠、心理问题躯体化;情感类问题,谈恋爱;亲子沟通问题,儿子打老子;青春期烦恼方面的问题,手淫;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信任危机;来自于师源性伤害方面问题,老师的话和行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主要方法和技巧:

1.合理情绪疗法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2.行为疗法

又称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1)放松疗法

2)厌恶疗法

3)系统脱敏法

 

五、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设

(一)软件建设

1.组织领导     2.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3.队伍建设     4.制度建设

(二)硬件建设

专项经费,平均每生约5元左右。

2.房屋及配套设施:有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有预约接待室、心理测查室;有个案咨询室;有团体辅导室、阅览室、音乐治疗室;宣泄室。

3.相应设施:有常用心理测评量表《中学生心理测评量表》;心理健康方面专业书籍,心理健康杂志,供教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片。

(三)工作开展

1.普及教育工作: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德育处有相应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和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如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高二学习方法、人际沟通;高三考试心态调整技巧运用,等等);媒体宣传(有学校心理健康网站,网站内容丰富,栏目清楚,页面优美、及时更新,有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库,可供查询与下载,有心理测试方面的软件,可供在线心理测试等;健康导报一月一期,人手一份。贴近学生实际,以宣传报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知识为主,校园刊物《春晖》每期都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话题;有专门用于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橱窗与黑板报定期更新;学校广播有心理健康栏目,至少每周安排2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团委、学生会以各种形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活动开展: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月活动;每个年级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举办家长讲座。

3.心理问题学生筛查识别:对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定期举行心理问题学生摸底排查;对筛查出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进一步核查并建档跟踪辅导。

4.心理问题学生辅导:

1)个案咨询。从2003年心理辅导中心开设以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共接待个案700多例,大部分是一般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大约有百分之三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准确甄别出个别精神疾病患者,及时转诊治疗。

2)热线电话咨询       3)网络咨询

5.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学校有心理危机干预的运行机制,保证危机干预绿色通道畅通;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摸排辅导工作,严防因心理问题引发危机事件;如遇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6.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习考察:学校每年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与研讨,组织班主任论坛(图片);有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课题开题报告);有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图片)。

(四)成果体现

1.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学校高考连获8连冠,与师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分不开;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年度没有因工作失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引发恶性事件。

2.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受到学生好评。

 

学习篇

从无序到有序,从有效到高效。

考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应考中的不稳定情绪主要是因为准备不充分造成的。主要应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知识准备。

2)心理准备。

3)体质准备。 

4)物质准备。

 

 

 

 

 

 

 

 

 

 

 

结束篇

 

最后,我把想看到的几个小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一个故事:习惯成自然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第二个故事:自己救自己 PPT.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
   

第三个故事: 热爱生活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当然,要将这种泼冷水与真正的建议分开来。第二,要始终像那个孩子一样饱有热情,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人的热情如果被浇熄了,真是很可惜的事。拥有热情,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

请用热情来面对这个世界!

     

第四个故事:帮助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一位信佛的老人告诉我,人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人家,待杯子里又满了,再施一半给人家。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个杯子才会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如果只进不出,你那只杯子也就再也装不进了。当你得到一杯水的时候,你别忘记,其中的一半是奉献。

假如你不愿奉献,你就再也得不到了。你生活在团队之中。
   

第五个故事:要有平常心PPT.
  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杜鲁门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成才观”值得深思。如果说做总统是“人上人”,那么挖土豆自然就是“人中人”了。前者可以理解为出类拔萃之人,后者则为平淡普通之辈。两者虽然有才能与“档次”上的区别,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人生来是平等的,不管是“人上人”还是“人中人”,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上人”固然可敬,“人中人”也同样值得赞赏。一个人倘若不能成为“人上人”,也就大可不必为自己是“人中人”而自寻烦恼。因此,杜鲁门的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与评价,值得天下所有人学习。

遗憾的是,时下有很多父母和老师对子女的成长没有一个正确的期望与评价。他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心迫切,不顾先天素质和能力水平,一味要求考名牌、成大器、做大官,一旦未能如愿以偿,便极度悲观懊恼,跌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更有甚者,由于施加巨大的精神压力,把孩子逼得神经失常,摧残了其身心健康,乃至走上自杀绝路。如此这般,最终不但没成为“人上人”,连“人中人”也不是了,你说可悲不?
  当然,我们还是提倡严格要求,鼓励积极上进,对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欲做“人上人”,须先有“平常心”。

说这些不代表我自己做得好,只是作为教师表达心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也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更强。其实,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在接受上苍对我们的恩赏,让我们应和着学生的长大一起成长?空洞的理论离我们也许很远,鲜活的实例就在我们身边。做教育人,大概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太平无事,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焕发生命的活力,挖掘生命的潜力,做一个心智健康的读书人。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串故事,每双求知的眼睛中都有一个巨大的潜能世界,每张活泼可爱的笑脸中都蕴藏着涌动的激情……

孩子是上苍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世界给我们的责任。那么,让我们用智慧和灵性为学生开启心灵的天窗,酝酿出新时代的真正心智慧健全的读书人。试着放下做师长的架子,走出考试分数的围城,你会发现教育世界里美丽的“桃花园”,你会觉得教育是这样令人快乐充满憧憬的。

愿每一个教育人都成为开启青少年心灵之窗的大师。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