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

做一个“重德行,讲良心,负责任,增本领”的人民教师

——在高一期中考试教师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做一个“重德行,讲良心,负责任,增本领”的人民教师
 
——在高一期中考试教师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20131121
 
第一,重德行
教师是个有德行的行业,为师者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渊博学识。作为人民的教师,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希望大家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风范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德行是统一性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重德行,就是要注意言行,重视形象,不流俗,不轻浮,不狂妄,待人处事有原则,讲分寸,立身行事;行为举动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良好的德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一名教师,须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视、听、言、行纳入教师道德规范,要经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二,讲良心
“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世箴言,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和人生追求。
何谓良心?我认为,良心就是说应该说并能说好的话、干应该干并能干好的事情。
教师的良心是师德的新内涵。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任务,而且担当了育人的工程。教师的人格基于教师的良心,教师有什么样的良心就有什么样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人格力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提升教育质量,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教师良心的体现。
教师的良心表现为:
一是公平之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分配不公可以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起点上的公平”,教育公平如今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价值取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是大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爱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有了爱就会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会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三是“优教”之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质量的保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质量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苦练内功,提高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是敬业之心。“天下难事必作如易,天下大事必作如细”。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融会贯通。”
五是豁达之心。“自古人间苦无边,看得高远镜如仙”,“休说眼前地位难,退后一步自然宽”。
六是诚信之心。诚信之心是良心之魂。教育诚信是最重要的社会诚信,诚信是教育诚信的重要保证。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因此民间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给后人留下了“一诺千金”的成语。
作为教师第一要务就是必须讲良心。要对学生讲良心,要对学生家长讲良心,要对社会讲良心,要对学校讲良心,要对同事讲良心,要对家庭讲良心,要对自己讲良心,也要对自己的后代讲良心。要做到“凭良心做事,凭良心办事”,“问心无愧”。看看自己做的工作是否对得起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和信任,是否对得起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教师是一项清贫的工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所谓“潜心教书,潜心育人”,不去追求过多的经济利益,把工作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要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对育人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时刻想到自己所做事都可能关乎孩子的一生。潜下心来,用心为孩子的明天铺路搭桥。做好作为一名教师该做的事。
第三,负责任
如果说“良心”是一种“情”理,那么“责任”就是一种“法”理。光凭“良心”做事是不够的,还必须站在“法”理的角度,即“责任”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工作。
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把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化作前进的动力,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要采取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某教育专家经过近十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期望心理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紧张甚至厌烦;学生的动机水平则处于一种中等水平的的利已性动机;而学生对教师上课、改作、辅导则普遍表现为一般或不积极的期望心理。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当前应试教育的形式,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通过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运用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效益。
也许我们在某些时候已经习惯于备课的简单粗略、上课的随意模糊、习惯于课堂提问中学生的沉默、习惯于学生作业的不能按时完成、习惯于学生考试成绩的不及格,也许我们总是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我想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工作态度、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看看我们自己在工作的责任心上、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中、作业布置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备课是否充分、课堂目标是否明确、方法是否科学、学生的课堂达标率是不是高、学生是不是真正喜欢我们的课,我们是可以通过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教学是一项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有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才能干好,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越来越复杂,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做,我感觉,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积淀着越来越多的宗教情怀和佛家思想,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教育的职业理想和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更加慈善、更加宽容、更加赏识,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有一个从迷茫到清醒的过程,有一个逐步走向顺利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阶段,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增本领
责任所在,育人为本。要完成“教书育人”这样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光有“良心”和“责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本领”。在当今形势下,花很少的时间,取很高的质量,张扬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让学生走出教育的重重“围城”,才是教师“良心”“责任”的最好行为诠释! 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老师,把功夫凝聚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把本领显露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上。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新形势,才能永葆教师职业的生命之树常青。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我们的本领(这儿的本领并非纯粹指业务水平的提升):
(一)做一名有理想追求的教师。
有人将教师形象地分为六个等级,即所谓师有六品:六品是“匠师”: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缺激情、墨守成规、不锐意创新,很少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五品是“良师”:指使人得到帮助和教益的好老师,敬业爱生、幽默、公正公平、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善于和学生沟通;四品是“名师”:有名学生、名课、名文、名气;三品是“大师”:学问大、成就大、影响大、个性大;二品是宗师:被人尊崇而奉为楷模,并且有能力开宗立派的大师;一品是“百世师”:品德和学问可以做百世楷模,如孔子、苏格拉底。百世师、宗师、大师可能对我们来说有些遥远,但我认为至少要把成为名师、甚至是教育专家做为个人的奋斗目标,这个追求还是“跳一跳就能实现的”的理想,不算空想。
(二)真正成为一名令人尊重的教师。
曾经,人们一谈起教师这个职业,往往投之羡慕和尊敬的目光。现如今,教师仿佛光环不再。谁造成了这种尴尬?现代教育报社曾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共同推出大型网上调查——“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您认为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如何?”这是此次调查的第一道问题。从调查结果看,有些出人意料。无论是教师还是社会人士都对目前师德状况表示了担忧。在教师卷的回答中,有37.97%的教师选择了“一般”,更有32.92%的教师认为是“越来越不高”。而在社会卷中,选择“越来越不高”的多达42.41%,33.9%的人选择了“一般”。仅有18.94%的教师和15.35%的社会人士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一年比一年高”。
要想真正让教师这个群体焕发风采,让人羡慕且尊重,让人民满意,最关键的是教师本身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自尊自重,从自身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让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体罚学生、不乱收费等细节做起,从密切家校联系、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做起,从自我的人格完善做起,“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常说:“教师就是人样子。”实际就是说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三)做一名尊重学生的教师。
有人问于丹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她回答说:每个孩子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暂时折断了翅膀。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一直想要找到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们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爱他们,给他们以呵护,理解、尊重、唤醒和引导,让他们重新记得起天空,而老师就是这个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一位记者与美国教师对“你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的对话中,美国教师的回答是:要倾听,把每个学生作为独特个体来尊重。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师应有的品德绝不是“师道尊严”之类的“传统美德”,而是与学生为友,尊重学生,共同成长。要从人性的高度尊重学生。
(四)做一名不断充实的教师。
如何充实自我,关键在学思结合,这是因为:
——学思结合是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无止境,学无常师”。学习是当好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向书本学、向工作实践学、向同事同行学,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在科技。学与思是一对孪生姐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通过“勤思、慎思、善思”,对所学的知识知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汲取精髓,以此来指导教育实践,推动工作。
——学思结合是境界。知识的积累需要“学思结合”,创新的起点在于“学思结合”,方法的优化依赖“学思结合”,能力的提高来自“学思结合”。在“学思结合”中,必须坚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著追求,必须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努力,必须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执著境界。
——学思结合是方法。当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教育模式转变快、教育技术进步快、教育背景变化快,如果不掌握“学思结合”的方法,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选择“学思结合”就选择了创业、创新、创优,就选择了良心、责任、本领。我们常说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自身要学会高效学习、有效思考、实效行动,从而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
——学思结合是动力。“学思结合”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破疑”的过程。学起于思,思始于疑。问题意识是一切学习的逻辑起点。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所说:“古往今来,众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集、教育家等无不都是靠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试想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做一个“重德行,讲良心,负责任,增本领”的人民教师。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