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选读

《鲁迅作品选读》

1.走近作家

鲁迅(1881925日-193610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内容概述

《鲁迅作品选读》选取了鲁迅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相信他对社会及人生的独到见解定会给读者以启迪。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他犀利的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令世人警醒。《鲁迅作品选读》作为文化论著选读系列的一种,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学习,全面辨证理解和感悟原创性经典作家的作品,为中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鲁迅作品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是为专门的选修课程而编写的。学生可以通过36课时的课程学习,研读鲁迅作品,并通过检测获得学分。它属于专人类的以一个作家为模块内容的选修教材,即只针对鲁迅的作品进行学习欣赏的教材。

3.主题风格

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后来的贫苦,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又着眼于他们的精神创伤和危机,如《在酒楼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独战多数的英雄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又回到原点,在颓唐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小说的叙述者与小说人物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篇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

他曾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求能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肯什么陪衬也没有。对此他在介绍写小说经验时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这也说明鲁迅在描写人物时着重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描写中非常注重农民的艺术趣味。鲁迅研究了农民喜欢的旧戏和年画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目录:

◎代序:回忆鲁迅先生(萧红)/1

◎感受鲁迅()

——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9

五猖会/12

父亲的病/1 6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20

*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29

◎感受鲁迅()

——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41

我的第一个师父/45

◎阅读鲁迅()

——人与动物

兔和猫/55

略论中国人的脸/58

··/61

*秋夜纪游/67

*夏三虫/68

◎阅读鲁迅()

——··

*无常/75

*女吊/81

*铸剑/86

◎阅读鲁迅()

——生命元素的想像

死火/1 05

/1 06

腊叶/1 08

*··——《野草》集章/1 09

◎阅读鲁迅()

——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1 15

夜颂/1 1 9

灯下漫笔(节选)/12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3

他妈的!”/124

*几乎无事的悲剧/127

*/129

*现代史/1 30

◎阅读鲁迅()

——另一种

*示众/1 37

*习惯与改革/142

◎阅读鲁迅()

——奴才与革命战士

灯下漫笔(节选)/149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152

论照相之类(节选)/153

白莽作《孩儿塔》序/15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157

◎阅读鲁迅()

——生命的路

*导师/165

*忽然想到(节选)/166

*未有天才之前/168

*补白(节选)/171

*空谈(节选)/172

*过客/173

◎阅读鲁迅()

——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

*读书杂谈/1 85

*随便翻翻/189

*作文秘诀/192

*无声的中国/1 95

◎研究与言说鲁迅

参考选题/203

参考书目/205

活动建议/206

4.推荐理由

《鲁迅作品选读》注重时代性,特别设计了不少活动,朗诵、体验、交流等内容,在业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反复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观念渗透到了这次选修课教材的编制之中。《鲁迅作品选读》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代表,教材开篇“致同学们”即指出:鲁迅与我们是最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它仿佛就是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精神对话。

5.资料链接

李长之,《鲁迅批判》(评论)1936,北新。

朱晓进,《鲁迅研究》,2011,中华书局。

补充阅读:

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吴敬梓,清,《儒林外史》

6.问题探究

鲁迅在小说中不止一次地写到过这种以不幸者作为“残酷的娱乐”资料的现象。孔乙己的不幸成为咸亨酒店的闲人们不断取笑的资料;《示众》中一个人力车夫不幸摔倒,却引来满街人同声喝彩:“好”!《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的悲惨境遇,成为兰皮阿五、红鼻子老拱寻开心、找便宜的机会;而《祝福》中祥林嫂的儿子阿毛的惨死,却成为了鲁镇的人们“听故事”的材料,一些老女人还“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道呜咽,她们才“满足”的走了。以不幸者为“残酷的娱乐”的资料的现象,在旧中国十分普遍,它是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鲁迅对此十分痛心、愤激,屡屡给以无情的揭露、鞭挞。这种可耻的现象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乃至成为一股无比巨大的社会力量,给善良无知的不幸的人们以无形的精神重压,在不知不觉中甚至能逐渐毁灭、吞蚀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

在现今社会,这些“不幸者”的不幸是否已经消失?以不幸者作为“残酷的娱乐”资料的现象是否已经不存在了呢?试究这些不幸的根源。

[打印文章]
上一篇:红楼梦[ 12-01 ]
下一篇:[ 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