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77《三十六计》

1、  走近作者

据有关书籍介绍,《三十六计》没有真正的作者。 之所以没有固定的作者,要谈到三十六计的来历。三十六个计谋,大部分来自孙武的作品《孙子兵法》中,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战例则有国内外各处的。另,部分计谋则来自后人对部分近代或当代战役想出来的。

 

所以《三十六计》的著作过程经过了许多年代和许多人的智慧结合,没有单一或固定的作者。

 

另有报道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现今传世的、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三十六计》,源自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个孤本,该孤本是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民间用土纸排印印出的,其编撰者到底是谁,至今无人知晓。

2、  内容概述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3、  主题风格

《三十六计》顾名思义是讲了三十六种计策的名称与使用的方法与条件。三十六计分为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在每套计策中又分为六条计策,共计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所描写的是在每一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计策,而这种人为的强制规定性很强。三十六计是在孙子兵法内的细分。胜战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中是这样描述的: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阴,太阳。这条计策是对常见的东西进行欺骗,从而达到使对方深信不疑,而胜之,从欺骗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兵势的变化扰乱敌人,正所谓没有一定之规才能取胜。

4、  推荐理由

《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三十六计》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应用,在千变万化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后世留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战例。《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十大名著:三十六计》 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三十六个计策,向人们系统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智慧,早已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因此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体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论持久战》毛泽东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日本企业家 松下幸之助

 

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国人《三十六计》的范围。

 

——瑞士 胜雅律 --此文字指本书的不再付印或绝版版本。

5、资料链接

1.运用三十六计突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僵局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dxxb-shkx2009z1021.aspx

2.《三十六计》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翻译剖析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ainandxxb-rwsh201004020.aspx

3.《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yxb200501018.aspx

6.问题探究

三十六计的历史演变和作者值得多加探究,它在现代社会有无价值?在现代社会如何运用古人的智慧?

[打印文章]
上一篇:致加西亚的信[ 12-02 ]
下一篇:人文知识读本[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