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策略研究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宗旨是人,成败的关键是人,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是智能的坟墓。学校的立足之本是质量和特色,办学的关键是教师,名校靠名师支撑,名生靠名师铸就,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有特色。

“应把教学视为专业的职业”,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这一建议后,教师的专业化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核心课题。对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问题,教育界的普遍认识是通过“研究”,只有教师学会研究、善于研究、乐意研究、终身研究,真正成为研究者,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

(一)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中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最重要的是认真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考更高的分数,让更多的学生考取大学,而这些凭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就可以应付自如,至于专业成长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那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或专职的教育研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事情,教育科研与自己无关。而21世纪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就是: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它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一个不懂得教育研究、不进行专业发展的教师是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

(二)学校现状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我校已有54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甚至全省领先,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从90年代初起,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从教师团队年龄结构看,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45岁左右的中年教师相对较少,接近退休的老教师却占一定比例;从职称结构看,中初级教师占70%以上,高级教师虽然不少,囿于年龄因素,不能进入高三一线的也不在少数;从教科研能力看,教师个体能力较强,但群体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如何不负家乡父老众望,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走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因此,从“九五”开始,我们就通过承担南通市教育科学课题“教师素质优化的群体驱动策略研究”,启动了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探索和实践。经过10多年努力,我们在打造一支人格魅力高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团队协作有力的教师队伍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群体驱动是最有效的策略。(《TEAM:教师专业发展躯体驱动的策略》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15-16)。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更加系统,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卓有成效,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也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理念引领和研究指导。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课程改革背景是指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后于世纪之交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本课题中还侧重指2005年秋江苏全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的教育环境。

农村中学是指地处乡村、其办学条件(包括硬件与软件)等与城市中学有一定差距而又具有一定规模、能体现一定办学特色的完全中学。

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工作生涯的发展历程中,其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能力等自身素养不断得到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素养的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方面变化的发展过程。

群体驱动策略  群体是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如学校中的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师徒结对组、课题小组以及校际课题活动组等多元化专业发展组织,而并非简单的个人之和)  群体驱动策略是指这一集合体根据形势发展而确定的借以提升层次、达到更高水平、产生更佳效果的行动方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策略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农村中学借助多元化专业发展组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从而提升办学层次的行动方针。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概况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近年来才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掀起了两次教育改革浪潮,形成了“教师专业化运动”。我国研究者在教师专业化问题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认为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是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素养的科学渠道。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学习型组织、研究共同体等形式开始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可以说,各国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于上个世纪30年代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提出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师群体的构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未来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在培养青年教师、实施教师“青蓝工程”、造就研究型教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有意义的经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果。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优化、群体驱动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未得到重视或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对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的“基本单位”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少数学校开始涉足群体驱动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的研究,尚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

2.研究的价值

学校打造和谐团队、创建学习型组织、成立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可以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以及自我反思与改进等方面素养得到提高,个体发展整合群体发展,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合作能力的加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快速得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教育潜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不仅能做事而且能共事)从而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应来推动学校办学效益提高的需要。这一研究对于农村中学的品位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体教师在由学校共同愿景所统领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愿景的引导和激励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造就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的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取得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进而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高的境界,促进农村中学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主导理念研究:共生理念、学习型组织、团队合作文化等。

  2)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高原现象”、资源瓶颈、专业发展中的纯个人主义等。

3)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群体驱动模式研究

   ①组织构建的研究:

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与管理研究——团队合作机制的建立、项目小组的打造、跨学科团队的形成、新老教师专业素养的沟通、共同体组织者的产生、个体目标整合为群体目标等

② 平台搭建的研究: A 培训的平台——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互助学习等

B 实践的平台——青春茶馆、名家讲座、专家会诊等

C交流的平台——中学校际交流、中学与大学的联姻等

③ 考核评价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群体评价等

4)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现状诊断、优化策略、境界达成等

   3.研究重点

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模式研究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

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入手,以教师群体为研究主体,通过先进理念的引领,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进行理性思考,积极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策略。

2.过程

1)准备阶段(2006.22006.6)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有关分工;讨论明确子课题内容,起草课题实施计划;初步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准备。

2)实施阶段(2006.82009.6)根据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完成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积极倡导共生理念和学习型组织以及团队合作文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举办青春茶馆、专家会诊、教育教学故事会、专家讲座等活动,进行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群体驱动模式(组织构建、平台搭建、考核评价等)探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9.82009.12)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与案例汇编成集,为成果推广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方法,强调研究过程的动态性与广泛参与的实践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困惑,体现问题的针对性。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体教师群体发展个案的过程研究,把握群体成长的历程。

        4)文献研究法。            

5)叙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以共生理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既是教师个人认识、自身素养提高的过程,更是校本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提高的过程。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驱动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群体专业发展互为促进的动态性的良好运作体制,促进团队的形成,张扬教师的个性,个性也融入到这个团队,为名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2.发展与创新

1)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由注重教师个体转变为注重教师群体,既克服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个人主义,又鼓励群体驱动中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2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色教师的不同需求,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内容,应当建立多元化发展组织形成团队合作文化的机制。

3)通过对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个案的分析、研究等途径,形成农村中学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范式,进一步把握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