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

90. 《梵高传》
1、走近作者(如果是作家,就应该是走近作家)
欧文·斯通(TrvingStone,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他一生写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他还为杰克·伦敦、米开朗基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写过传,在欧美各国很有影响。
2、内容概述(书本的主要内容,各章节的要点)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丹青妙手无人能识,厄运是他永远的朋友,大多数时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拼搏,努力从要淹没他的滚滚波涛中,抬起高贵的头,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国度,这个国度里,有旋转着的星光,有被风吹乱的柏树,有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麦田。正是这个理想国度支持着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时,对生命仍是充满着最质朴的热爱。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他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因此,悲悯的情怀和善良的秉性与生俱来。富有的家庭出生和庞大的家族势力给予了这个害羞、腼腆、斯文的男孩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17岁的时候,他进入一家知名艺术连锁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店员,20岁的时候萌发了初恋,可惜女孩并不爱他,到头来,也只是惹了一场单相思。
感情挫败,他和所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样,选择远走他乡来疗伤,空虚、孤独的他这时迷恋上了神秘主义和宗教学,信仰的强大力量就是让人付出所有. 不求回报.不为荣誉.不计生死,通过每天20小时的精进学习,25岁那年,他的人生有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他去了比利时最贫困的一个矿区,做福音传教士。
这里的人们穷的衣不遮体,这里的孩子们不分男女,十岁左右都得作为重劳力下井采矿,这里的矿工最多活不过四十岁,然后死于职业病或者死于随时的矿难中。在这个地方,他见到了最卑贱的生命,最残酷的人生。善良,悲悯的他出于对信仰的执着虔诚和对人类的救赎心理,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那里的人们,而对于处在生存边缘的人们来说,他们迫切需要的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是面包而不是信仰。
但他无力改变矿工们极端匮乏的物质生活,他不是上帝,他甚至开始怀疑信仰的真实性。一年的矿区生活把他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蜕变成一个没有方向的人,他离开了矿区,四处流浪,他漫长苦难的人生之旅刚刚拉开序幕。
曾经的热情和激昂都不存在了,他成了一个孤僻寡言并与社会脱节的人。为了拯救自己,他从大量的文学作品、哲学书籍中再一次寻找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他也因此而结识了一批或激情或颓废的艺术家们,以落魄画家居多,他也因此而迷恋上了用色调和色彩宣泄渲染出来的人生。这一年,他27岁。
当他再一次因为饥饿而卧床不起的时候,他最亲爱的手足、也是他这辈子最挚爱的人——弟弟亲眼目睹了他的处境。弟弟跪在他的床前允诺:我会养活你,直到你能够自立。弟弟是个成功而优秀的画商,整个欧洲大部分的名画都要经过他的手,当然,这也是家族企业,而他对经营家族的生意却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画画。
27岁开始学画画,从最简单的临摹开始,对于这个毫无绘画基础的人来说,或许是晚了些,色彩搭配和线条比例他丝毫不懂,他的画是凭感觉,凭借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凭借生命中再次席卷而来的激情创作。
而这类现在可以定义为意识流之类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受欢迎,他依靠孤僻的个性中包藏着的烈性张力与对艺术的忠诚坚持画了九年,他看似脆弱,实则顽强,他看似冷漠,实则温善。在他将全部的生命热情和能量都投入到画画中的这九年,一直依靠弟弟的救济为生,却因不善理财和常常救助他人而让自己始终处于贫困交加的地步,在身体和精神双重摧残下,他仅仅是为他的画而活着。
他有过初恋,有过痴恋,有过被爱,却短暂,留给他的是长久的灼伤的痛。他的第一个女人是个妓女,最后一个女人也是妓女,他唯一一个名分上的妻子还是个妓女。他狼狈的爱情和挫败的人生令他失去了他在家族中应该有的地位和财产。当有一天,他因为一个妓女的一句玩笑话就割下自己的右耳时,他因精神崩溃被送去了疯人院,但在那里,他也没有停止思考,并且继续画画。
直到死神降临的那一刻,他依旧用生命最后的激情在绘画,在最后一个夏日的午后,他画了遗作《麦田上的乌鸦》,第二天,在伦敦的某个小镇的野外,他面向炙热的太阳,朝着温暖,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年,他36岁。
他的一生凄苦悲惨,绘画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每天孜孜不倦的在作画,而上千件作品,却没有一副能够卖出去,他活着的时候,不被世人认可,他死后,被推崇成了至高无上的艺术家。
梵高的画色彩明丽,温暖热烈到令人炫目的黄,静谧安宁到让黯然神伤的蓝,如土地般厚重而凝重的深红……他的画笔下的人生真实,粗狂,画中的人物来自社会低层,动态的画面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物的眼眸总是压抑着欲望,燃烧着激情。没有妥协,只有不甘,没有屈服,只有挣扎。一如他饱经沧桑的一生。
生命着,就是痛苦着。对于初恋情人乌苏拉所馈赠的礼物——痛苦,从荷兰小镇松丹特走出来的温森特·梵高并没有拒绝。初恋的失败,让他第一次把痛苦当作人生的亲密伙伴,以至从此相伴,终身不能离去。 然而他不屈:“我的夙愿是为上帝做些实际的工作。我属于那些正在受屈辱和痛苦折磨的人们。”
于是,他走进古老的马卡·塞矿井,体验着煤矿工人一天挣50个分币,却冒着一百倍的死亡风险的苦难生活。为了拜访他崇拜的一位画家,梵高在饥寒交迫中走了5天,然而在来到那位画家的家门前时,又因为深深的自卑,悄然返身踏上了170公里长的回程。这一路,使他一度沦落为名副其实的乞丐。而对表姐凯无果的爱情追求,令梵高陷入了唯有用烛火炙烤手背以致焦烂的方式方可宣泄的痛苦境地。
梵高的痛苦是一条人生苦难的长河。每当画完一幅画,他就虚弱不堪,神志昏迷,病倒在床,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在海牙,他完全依凭弟弟提奥的接济,如年似地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日子。他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付给供他画素描的模特,甚至连自己的一日三餐也成为了大问题。想靠卖画维持生计的计划早就落空,而且他的画作被当时的一些画坛名家屡屡贬斥为不值钱的劣作,他本人也被人断言为没有出息的作画人。
在法国阿尔的烈日下,这位让中国人谈论得最多的荷兰画家,被邻居作为疯子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临终的时候,他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言:“这苦难啊,永远也不会终结”。只有了解他的疯狂,才能洞悉这个苦难的生命背后隐藏的意义。看看他的画,在浓烈得刺眼的色彩里,你会看到到那个迷惘的梵高,那个痛苦的梵高,那个热爱太阳的梵高。他对自己说: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但他还是枯萎了,这么多这么多的苦难,一个平凡的生命不能承受。
罗素认为一切伟大的生活皆由无趣的片段组成。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一种常识,将痛苦视为人生永恒的主题。梵高则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我们:伟大的来源,一个是对爱的渴求,一个是对痛苦的体验。因为,他告诉我们:艺术即生活,正如书的副标题所书:Lust for life(对生活的渴求)。
但在这个苦难的灵魂里,站出一位在阿尔的天空下一意孤行的画者。在他的身体里,不仅流动着底层平民的血液,而且张狂着原始而不屈的生命力,让人无法不敬畏。。在《夕阳和播种者》这幅画中,那种播种之后的昂首阔步,给人以无限喜悦。梵高的油画总是色彩鲜明。他在这幅画里运用黄紫补色对比的时候,为了强化金黄色阳光的光耀度,不仅把绿叶改为青紫色,并且把这个补色的面积扩展到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又引入黄紫补色对比中的间色——纯度较低的暗橙色,使它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暖色调。
同样是表现金黄太阳和绿色田地的画面,他在《有围墙田地上空的朝阳》这幅画中,把黄紫补色对比中的另一间色——绿色,大量直接地引入画面,产生了冷色调的色彩对比效果。梵高大胆使用纯度高、明度也高的原色,以粗犷的画笔创造出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对后来的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派绘画影响极大。在《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花》中,梵高以金黄色独创的暖色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世界。这个世界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
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梵高在张扬色彩的同时,为后人留下了《矿工归来》、《哀伤》等一批素描,尽管在那些画作中并不呈现生命象征的色彩,但其由痛苦凝聚而成的画面,依然如同《向日葵》一般地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在这些黑白世界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法兰西信使》报曾经以《孤独的人》为题,发表过一篇专评温森特·梵高的文章:“温森特·梵高全部作品的特色,就在于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和强烈的表现力。这位有着一颗发光的灵魂的艺术家,将永远不能为人所完全理解。”
4、推荐理由(名家推荐理由展示,书的影响力,对学生的价值、意义)
凡高的画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但他那从传统美术的角度来说似乎糟透了的透视和拙劣的笔法让你在第一眼就记住,让你无法忘怀,也让你能深深地体会到那隐藏在他每一笔每一划之间的感情,而他那种亢奋的艺术激情也在油画中燃烧。本书不仅让凡高价值连城的名画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他那灵魂深处的激情,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求更让我们动容。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作画,在书写着自己的艺术史和心灵史。没有激情的人生是悲惨的人生,人的一生是用深度衡量的,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把自己当作一只火炬,点燃后我们就是自己的太阳,不管活多久,要获得精彩,不要总把自己弄的很悲惨,坦然,从容,一心一意的去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吧,不在乎是否成功,重要的是你是否努力过,一切都够了.要独立,要学会战胜自己,着虽然并不容易,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懂的生活的意义. 看完这本传记我们会感觉到全身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激情,多年后再次看到凡高的这些画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那种充盈在身体中的力量。如果你也喜欢凡高,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本书。因为它能让你明白凡高画作中那些生命的力量,让你感受到他那不息的生命的激情。
5、资料链接
①.《凡·高:麦田里的人》作者:林和生;②《凡高 磨难中的热情》 翻译:张南星;③《凡高:油画全集》作者:Ingo F Walther;④《凡高的历程-乌托邦,时代精神与十九世纪艺术》 作者:卡罗尔·泽梅尔 (Carol Zemel) ;⑤《插图本书信体自传 - 凡高》作者:[荷兰]凡高 ⑥《亲爱的提奥-凡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 作者:[荷兰]凡高 ⑦《凡高论艺术》作者:凡高 编译:李华⑧《世界名画家全集 凡高 - 疯狂的天才画家》编著:何政广 [台湾] ⑨.《大艺术家系列-凡高艺术与情感》原著:[英国]戴维·史彭斯 中文译本:长春出版社10.《向日葵的生命 - 凡高》  (阳光文化系列) 上海文化出版社
6、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书籍主题的问题设计,由书籍引发的对人生、文化、生活的思考等)
当人生遭遇种种磨难与挫折时,我们应如何面对?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当我们不被周围人理解甚至误解时,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