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练习辅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析

“学案导学、练习辅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析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蒋玉平

如何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大潮,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这也是应对教育改革与实践挑战的需要。在新课改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尤其是现今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严格规定的情况下,怎样达到高效教学效果,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大课题。结合我校多年教学实践,在中学一些学科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种独立的教学行为方式,即辅导性的“学案导学、练习辅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

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

1.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学案的编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课时化与单元化有机结合。高中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将每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再将一单元结束后编写一个单元的总结性学案。按课时编写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将单元编写为一个学案,它可以对该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可以将单元知识重新整合,从而更符合新课程模块学习要求。

(2)问题引导。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必须使之源于课本,既注意基础知识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同时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3)遵循考试能力要求。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各学科基本能力要求:如历史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编写学案时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出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4)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事热点。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一些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社会生活、时事热点等各种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去联系、分析现实生活,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因材施教。学案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要让优等生寻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后进生受到鼓励。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学案体例

学案体例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主要包括:

(1)学习目标。包括“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学要求”等。

(2)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重点难点阐释。将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拓展等,使之得到巩固强化。

(4)典例回放。选用一些与该课知识点相关的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考试要求,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试题演练。该项目是学案的重点和核心。它是所学知识实际运用的主战场,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

总之,学案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灵活而人性化地编写。

3.学案使用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地预习。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互动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讨论学案中的程序化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及时而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和学有所用,还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3)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4.学案导学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

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练习辅导

各学科练习辅导是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该学科课堂练习,达到学会知识或技能目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这里的课堂练习是指学生的独立练习,它一般出现在教师讲解、示范和教师辅导下的学生练习之后。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的辅导与独立练习之前的指导有所不同,不仅指导的量减少,而且更强调帮助学生对内容的意义有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强调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和自动化程度。使学生集中注意于练习活动且有效地进行练习是教师练习辅导的两个核心内容。

1.练习辅导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教师通过沿教师各座位巡视、察看学生的练习过程,询问学生对试题中存在困惑的情况,掌握全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下一步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2.)教师对学生辅导可以及时告知学生练习的成绩,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各学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各个体分别进行一些学法点拨,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效果。

(3)可以加强对教学的管理,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独立练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师在对学生练习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监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成效,并确保教学按照自己所设计的程序进行。

2.练习辅导的运用策略

(1)独立练习前,帮助学生做好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准备,具体包括:

①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示范和辅导练习,保证学生回答所辅导后的练习以一定高的准确率。

②独立练习的内容应该与辅导练习的内容相一致。

③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练习中前几道题。

④对于较难的题,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层次或几种类型,依次拓展讲解、示范和练习。

(2)科学合理安排独立练习的题量和题型。题量安排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一定时间内,既要保证学生对同一题型问题的充分练习,又要使他们接触更多题型。

(3)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练习的动态,监控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在教师内各组座位间来回走动,关注学生练习的情况,对学生个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提供短时间点拨的同时,不要忽视其他学生,要抬头扫视周围学生使他们专心练习。

(4)建立起独立练习与练习批改检查的常规。练习决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设置与选择相应练习,以确保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每堂课都要有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相关练习。练习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要抽查或逐个检查,并有面批,根据练习所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5)建立错题库。每次练习都有一些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试题,集中讲解时,要让学生将这些普遍出错的试题用红笔标注出来,用装订、剪贴等方法建立自己的错题库,以便以后经常关注熟悉它们,能够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自己探索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学习新局面。充分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1.必要性。合作探究是以中学课堂为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但教学是基本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其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即学生是真正的思考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新知的过程中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采用方式

(1)融洽气氛。教师在的讲授不应是简单的灌注,而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心灵接触和情感交流。师生情感融洽和谐,学生学习就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望,就敢于在课堂中质疑问难,并能创造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①向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性的,并带有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难题能通过自主探索得到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②通过新颖、有趣事件的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③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制造一定的悬念,使学生因好奇而要学,让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在急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浓厚的兴趣去积极参与学习。

(3)小组合作。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相互的交流和学习中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小组最好由教师确定,人数由四人到六人组成为宜,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合作学习时间内每一位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学习小组由学习优等生、中等生和待提高生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以便于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来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要有组长来组织本组的学习活动,其它成员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分工。在前两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进行巡视,在巡视过程中监督指导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或对自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示和答疑。

(4)小组汇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分别在班级就本组的讨论的情况和结果进行汇报发言。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5)教师总结。在学生代表发言之后,教师或其他小组学生向该学习小组的代表进行质疑和答疑,这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质疑答疑不但可以把问题弄的更加清楚和明白,也可以对所讲解的内容的不完整之处进行补充,还可以对在展示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教师要力争做到学生能质疑的尽量让学生质疑,学生能答疑的尽量让学生来答疑,教师在其中起到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切忌包办代替。

3.遵循原则

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主独立的原则,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思考、动笔、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不提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不示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最后独立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