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会解读文学作品阅读题题干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会解读文学作品阅读题题干

王小丽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既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方向,又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许多考生平时做题忽视题干的暗示,只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势必会带来解题的盲目性,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答非所问的现象,正是如此。因此,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

下面,我们结合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具体的例子来谈谈阅读和分析题干时应关注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把握题干中的命题意图

把握命题意图,对于解答试题至关重要,明确了要考什么,就能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但在实际情况中,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不善于甚至不懂得通过审视题干去揣摩命题意图,结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令人遗憾。

如《彩色的荒漠》(2009年全国卷1)中的第14题“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一问考查对文段内容的信息筛选和总结归纳能力,是一个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考生只需要在文中找到作者对戈壁滩的描写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简要地总结归纳。

第二问要求联系全文谈这样的用意,许多考生不能吃透题意,无从下手,仔细解读题干,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分析作者写戈壁滩环境恶劣与色彩单调的目的与作用,而“目的与作用”题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体现某种情怀;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结合文章内容得出答案: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许多同学把握不清作者的命题意图,导致失分。

二、遵循题干中的答题方向

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明确答题方向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我们可以从大量的题干看到,命题人的设问有从“含义”的角度发问的,从“原因”的角度发问的,从“作用”的角度发问的,从“效果”、“好处”的角度发问的。发问角度不同,答题要求不同,就决定应运用不同的知识思考问题,用不同的句式组织答案。如果在审题中忽略以上这些重要的提示,答题就有可能偏题,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审视题干、揣摩答题的方向显得非常重要。

如《老屋》(09年天津卷)第18题“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题干的表述明确了答题的思路:①在形式上要求分别表述;②内容上强调作者对老屋的情感。有些考生忽略了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答成“‘如同鸟儿的归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写出了‘我’对老屋的喜爱。”很显然,这些考生回答的侧重点在于分析句子的特征及其手法,视题干要求而不顾,最后答非所问,白费力气。其实题干中“情感”一词才是破题的方向,通过语境中“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家老屋的情感——--老屋凝聚了亲情,是自己心灵栖息的场所,是劳累后温馨的港湾,表现了作者对温馨老屋的依恋。同样,第二处“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初老”一词给考生一个提醒,借助语境中的“苍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等信息便可看出作者在写老屋的变化,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表达作者对老屋变化的感慨。

三、围绕题干提示的答题范围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依据原文出题,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极强,要求考生发挥想像答题的题型,也不可能脱离原文而单独出题。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题答案的影子。关键是要围绕答题的区域,即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

如《书房的窗子》(2009年湖北卷)第18题“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题目提示了从第④、⑤段作答,首先解释句子本身的含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指月下的梅花;“晴雪梅花”指白天的梅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顺着句子的理解,联系第④小节的相关内容“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作者说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前面说的“光度”与“想象”“人格”的问题。紧紧围绕这一小节,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加以概括,便可答出一点答案: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第⑤段又说“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搜寻文中关键词句,即可整理出又一点答案: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题干固然能显示答题的区域,但许多考生在答题时缺乏整合、综合作答的能力,只是机械地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也包含答案所需的内容,但这些并不是从问题发“问”的角度回答的,从而导致答案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考生在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编排、重组,这是非常必要的。

四、掌握题干显示的答题技巧

在解题的过程中,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提高答题的速度,而且也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有些试题的题干,在其表述的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解题的技巧。比如当题干出现“联系全文”“从全文看”“通观全文”等类词语,并且要求考生回答某一问题时,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或主题,或者至少包含中心论点或主题的成分;当题干要求考生对某一个含蓄句作简答时,答案应当包含两个内容,即先答出它的表层意义,再答出它的深层涵义;如果题干要求对文章中的某一内容进行概括,考生应当意识到,无论是自我总结答案,还是从原文中选择摘录答案,答案一定会是若干点或若干条,而且这若干点或若干条答案往往是宏观性、概括性、总结性的内容;如果题干要求对某段文字进行赏析,那我们首先要从手法入手,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及其作用。掌握了这些答题技巧,就掌握了一把解题的钥匙。

如《木车的激情》(2009年江西卷)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文学作品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把握这些,其实就是一种技巧。另外,木车是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交通工具,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无疑形成了对比。这是题干给考生的第一个暗示,其中隐含的解题方法非常明显,有了解题的技巧,再结合语段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第一点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题干中“结合原文”再次给考生一个暗示,要联系主旨答题,这样,“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的答案又呼之而出。

总之,答题时不能随心所欲,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打印文章]
下一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