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激发情感 引领课堂

激发情感  引领课堂

                       ——生物课情感教育体验

海安县曲塘中学    黄忠兰

摘要  在人的教育上,认知领域与情意领域的相互关系是重要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情境   情感   生物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她影响了整个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情感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烘托教学的情感气氛,实施情境教学。精彩的新课导入能够扣住学生心弦,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如在“内环境与稳态”新课导入时,笔者尝试以:巨人“献身”一针“入库”,姚明随时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体外所处的环境为问题背景导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移情教学, 自主探究

只有通过积极主动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东西才能刻骨铭心。教师要试图将教学的重点从教材转移到学生,即移情教学。如在“细胞核”功能的介绍中,笔者展示:战场上,后方指挥部正紧张有序地指挥前方作战。让学生借助打比方自主归纳细胞核的功能。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充分利用“小课题”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是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如在课题 “腐乳的制作中,我让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细节,自行确定实验子课题,分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含水量、食盐浓度、酒精度等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开展以及教师的赏识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激发探究热情和学习欲望,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三、激情讲授,愉快教学

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教师对学生的苛求,造成了很多学生苦学、厌学,而愉快教育的理念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适当旁征博引能使学生既情趣盎然,又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蛋白质”这一课中,关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笔者有如下描述:“将‘人体’打比方为‘氨基酸’:头——氨基酸的R基,两手臂——氨基和羧基,腿——氢,躯干——中心碳。各人不同是因为头脑的区别,各氨基酸不同是因为R基的区别。”对于未接触过有机化学的高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形象描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既形象又生动。

四、不拘一格,寓教于乐

笔者注意到,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讲授与教材边角资源相结合,投影、多媒体等教具轮换采用等。如在“DNA结构与复制”一课中,笔者充分利用了以下手段:多媒体展示DNA复制的动画过程;介绍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借助图文让学生利用数字自主归纳DNA结构 “5(元素)、4(碱基)、3(组成物质)、2(脱氧核苷酸链)、1(双螺旋DNA)”,DNA复制 “1(主要场所)、2(时期)、3(过程)、4(条件)”;展示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笔者发现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没有影响课时,而且由于学生兴趣高,思想得以集中,课堂反馈效果特别好。

五、走进生活,与时俱进

 “课程因生活而生动,生活因课程而精彩。”日常生活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深入生活,将从新闻、报纸中获悉的“热点话题搬进课堂,让课堂洋溢强烈的时代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免疫调节”中,讲授完新课后,笔者介绍了2011年度的诺贝尔奖,即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卢森堡的三名科学家在免疫系统方面的贡献。通过获奖成果的介绍,学生对免疫调节机制有了深刻而感性的认识,并且体会到科学家的艰辛与勤奋,从而激励学生养成严谨的求学态度,也了解到科学是怎么一步一步向前探索未知世界的。

  实践证明,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当然情感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等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情感教育那无比灿烂的未来!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