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网络技术会考考点


         
(一)因特网应用
      1
、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信息浏览和检索、电子公告牌系统(BBS)、电子邮件等。
      
因特网服务通过信息交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功能来实现。
      2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
      3
、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ISP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
      ICP
(因特网内容提供商):提供因特网信息检索、整理、加工等服务,如新浪、搜狐等。
      ASP
(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应用服务。
      4
FTP的概念:FTP是因特网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使用的协议.
      FTP
的使用:在IE浏览器中进行FTP服务的登录、文件的传输。
      5
、接入因特网 
      
接入方式:直接接入(电话拨号接入,ADSL接入,ISDN接入,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接入);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通过路由器接入。
      6
、搜索引擎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目录型搜索引擎(如SOHUSINA):一般采用人工方式采集和存储网络信息,依靠手工为每个网站确定一个标题,并给出大概的描述,建立关键字索引,将其放入相应的类目体系中。其特点是在查询信息时,事先可以没有特定的信息检索目标(关键词),通过浏览主题了解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源。而且,目录型搜索引擎的网页由人工精选,网页内容丰富,学术性较强。但其数据库的规模相对较小,收录范围不够全面,更新周期较长,有时可能会造成链接失败。
      
索引型搜索引擎(也叫全文搜索引擎,如百度):是以网页形式提供查找网络资源的一种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它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搜集和标记网页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存入数据库。当用户输入检索的关键词后,它在数据库中找出与该词匹配的记录,并按相关程度排序后显示输出。索引型搜索引擎由自动索引软件生成数据库,所收录的网络资源范围广、速度快、更新及时,但因缺乏人工干预,准确性较差。
      
元搜索引擎(如万纬搜索):元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检索要求同时提交给多个独立的搜索引擎,分别检索多个数据库,并将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去除检索结果中的重复信息,按照信息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等,然后标明检索结果的来源搜索引擎,最后将整理好的检索结果输出提供给用户。元搜索引擎本身并没有储存任何数据,但能同时查询多个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检索的综合性、准确性较好。
      
搜索引擎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7
、因特网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检索,专业垂直搜索引擎。
      8
、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狐、新浪、百度、Google等)的网址及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搜索策略:关键词的组合及常用命令(空格、“+”、“-”)。
      9
、掌握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如电子邮件、QQMSN、聊天室、BBS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10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因特网较好地支持了人们的交流,但语言壁垒对网上跨文化交流有阻碍作用
      
(二)网络技术基础
      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络(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分组交换网络(如IP电话,)。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称为总线)作为传输介质,计算机均通过网卡直接连接到总线上,各台计算机地位平等。
      
在环形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计算机)通过点到点的通信介质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环形通信网络。
      
在星型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都通过一条独立的电缆连接到中心节点上。中心结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点。一般使用交换机作为中心节点设备。
      3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应用层:在网络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
      
表示层:处理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
      
会话层:建立、维持、协调通信。
      
传输层:确保数据正确发送。
      
网络层: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
      
数据链路层:编码、编址、传输信息。
      
物理层:管理硬件连接。
      
计算机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到达物理层后将数据包进行转换,送入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到接收方时,再自下层向上层逐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并且完成各层的指定功能。
      4
、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应用层:各种服务及应用程序通过该层利用网络。常用协议:HTTPFTP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传输层:确认数据传输及进行纠错处理,常用协议:TCP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
      
网际层:负责数据的传输、路由及地址选择。常用协议:IPARP(地址解析协议)。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针对不同物理网络的连接形式的协议。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IP
协议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TCP/IP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主要协议。
      5
、了解因特网协议IPv6的产生背景,能比较IPv6IPv4的优劣。
      
当前在因特网上使用的IP地址是在1978年确立的协议,它由48位二进制数字构成。由于因特网协议的当时版本号为4,因而称为IPv4。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是IPv6。在IPv6协议中,地址位数为128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增加了网络层的安全机制。
      6
、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及应用;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
      IP
电话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传统电话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
      7
、网络应用软件的两种结构及区别:客户/服务器(C/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
      
客户/服务器(C/S)结构:是应用软件所使用的一种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各自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降低系统的开销。FTP服务采用的就是C/S结构,安装了FTP服务的计算机就是服务器端,安装了CuteFTP等软件的就是FTP服务的客户端。使用Outlook 
       
      Express
等软件收发邮件,也是采用的C/S结构。在C/S结构中,缺点是: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维护、升级时服务器和每台客户端都要操作,工作量较大;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有一定要求,对客户机要求较高。优点是:客户端响应快;服务器压力较小。这种结构较适合局域网。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部分工作交给浏览器在客户端实现,节约了客户端软件开发成本,但是主要工作在服务器端实现。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是B/S结构。在B/S结构中,缺点是:客户端只能完成简单功能,绝大部分工作由服务器承担,服务器的负担较重;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优点是: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使用浏览器上网就行,维护、升级只要在服务器上操作就行;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没有要求。这种结构更适合广域网。
      8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