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

59.《圣经故事》  房龙
1、走近作者
威廉·房龙,全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他的作品丰硕,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其中《圣经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宽容》并列为房龙的三大名著,自出版以来,一直饱受赞誉,传读不衰。
2、内容概述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而《圣经》原典的庄严肃穆常使人望而生畏。经由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圣经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房龙却能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
简洁优美的英文和忠实流畅的中文对译,再配上房龙亲手绘制的插图,将给读者的阅读带来无穷乐趣。
3、主题风格
对于《圣经故事》的主题风格,解释最为恰当的当属房龙本人:
“这是《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你们应该比现在更多地了解《圣经》,而我又实在没法告诉你们,到哪里才能找到我要你们掌握的那种知识。
几千年来,这本书一直是人们最忠实的伴侣。其中有几章写于2800年前;其他则晚近得多。许多个世纪以来,《圣经》几乎是你们的祖先所拥有或所爱读的唯一书籍。他们把它铭记在心。他们使摩西律法成为世间至高无上的法律。后来,随着现代科学时代的到来,在两种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其中一种人认为这部书是从神那里的来的,而另一种人只是把它当作某些历史事件的记录。这些冲突进而引发了残酷的战争。有一段时间,许多人认为有衷地憎恨《圣经》,其程度觉不亚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对《圣经》的热爱和敬仰。
关于这些,我不会再说什么。”                            ———房龙
精彩章节展示:《圣经故事》(王伟 刘国鹏译的中文版)的目录就是一份精彩的导读提纲,不仅指示着圣经的内容,而且言简意赅地概括着基督宗教史。
第1章一份文学遗产
第2章创世
第3章先驱
第4章继续西行
第5章在埃及安家
第6章逃离奴役
第7章荒野漂泊
第8章寻找新牧场
第9章征服迦南
第10章 路得的故事
第11章犹太王国
第12章内战
第13章先知的警告
第14章覆灭与流亡
第15章 重返家园
第16章 搜罗宏富的书卷
第17章 希腊人登场
第18章 犹大:希腊的一个行省
第19章 革命与独立
第20章 耶稣降生
第21章 施洗者约翰
第22章 耶稣的早年生活
第23章 门徒们
第24章 新的导师
第25章 宿敌
第26章 耶稣之死
第27章 信念的力量
第28章 信念的胜利
第29章 国教
4、推荐理由
如果没有了解《圣经》的故事,你们永远都不算受到过完整的教育。此外,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你们也许会非常需要从这部古老的编年史中吸取智慧的力量。
——房龙
“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文明。”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
“对于贫者来说,《圣经》就好比一所大学,是他们汲取历史、哲学及语言范例的源泉。”
“在英国,不论贫富,家家必备的一本书就是《圣经》。尽管人们诵读《圣经》,有时不甚了了,有时失之浮光掠影,但读过之后,总是铭记难忘。”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
5、资料链接
主要引导阅读相关的宗教论著:麦克斯·缪勒 《宗教学导论》(1870年)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麦克斯·缪勒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878年) ,威廉·詹姆斯 《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年)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 ,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1910-1922年) 爱弥尔·杜尔凯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1913年)等
6、问题探究
有人说:“西方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那么中国历史又如何理解的?与宗教有无关系?对中国文化又有什么影响呢?
 
[打印文章]
上一篇:歌德谈话录[ 12-02 ]
下一篇:傅雷家书[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