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有多高

71.《妈妈的心有多高》赵定军

1、走近作者(如果是作家,就应该是走近作家)

赵定军,女,1951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需架拐行走。当过工人,后通过自考取得大专学历。先后为《三月风》、《盲人月刊》杂志编辑。1999年发表长篇自传《妈妈的心有多高》,获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赵定军被全国妇联授予“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2005年她再度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母亲”。

2、内容概述(书本的主要内容,各章节的要点)

《妈妈的心有多高》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读完《妈妈的心有多高》,你会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残疾母亲,你会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妈妈的心有多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3、主题风格(书籍归类,写作风格,建议有个“精彩内容展示”,提要式的精彩之处)

《妈妈的心有多高》是一个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追星、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反抗……

然而,她成功了。“知识改变命运”,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全书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间现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读完《妈妈的心有多高》,你会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十分不容易的残疾母亲,你会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

精彩内容展示:

结束语

儿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折射着父母的影子,一个女人,只有当她做了母亲之后,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在没做母亲之前,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只知道,我不是那种温柔娴静的女人。在我病残的外表下,隐含着一种狂放不羁的性格。我的心里像有一团炽热的岩浆,永远在沸腾着。我最佩服的英雄是斯巴达克斯,我最爱读的名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都令我荡气回肠。但是,命里注定我不是英雄,我也没有叱咤风云的资本。命运只给了我一个病残的躯体……不,还有一颗倔强不屈的心。

每天,当我停止写作,关上电脑的时候,几乎都是深夜了。我站在窗前,眺望着浩渺的夜空,点点滴滴的往事就像一颗一颗闪亮的星星,缀满了我记忆的苍穹。

苦难和悲伤都在夜色中隐去,留给我的,是一个璀璨的星空。我感谢生命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我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儿,在记忆的长河里,一粒一粒拣拾着那五彩缤纷的贝壳,用它们连缀成一个生命的圆环。

我不停地想着,不停地写着。人生苦短,每一寸光阴对于我都是十分宝贵的。

有人问,你这样拼命写作是为了什么?

我想这样回答:首先,我是为了一个梦,一个从童年就孕育着的文学梦;其次,是为了那些关心我,爱护我,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的好人们。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然有风也有雨,但却有那么多善良而可敬的人们,以他们的爱心和双手,搀扶、陪伴着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

回首我走过的道路,痛苦和磨难已经变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使我的生命那样充实而有意义。

虽然,我的身体是残疾的,虽然,我的命运是坎坷的,但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的生命。我靠自己真诚的爱心,得到了一份最珍贵的爱情;我靠自己无私的母爱,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我靠自己顽强的努力,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的故事就要讲完了。在故事的结尾,我还要告诉读者:

在囡囡就读的北京四中,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囡囡写的是《我最敬佩我的妈妈》。

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满怀深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无比自豪地读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你只能把她消灭,却永远不能把她打倒的人!我敬佩我的妈妈!”这时,全场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囡囡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她的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因为,面对残疾的身体、面对苦难的命运,我终于昂首挺胸地站了起来!

我终于成了一个让女儿为之自豪的母亲!

女儿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她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十分庄严的语气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我都牢记在心了。我要像你们一样,善待这个世界,善待我周围的人。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学问、有胆识的人,我要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要做一个让爸爸妈妈为我自豪的人!

女儿的话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房。还说什么呢?……

我感谢生命!

 

4、推荐理由(名家推荐理由展示,书的影响力,对学生的价值、意义)

北京街头盛传着一位母亲的故事,她是残疾母亲赵定军。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她成功了,而且在她的教育下女儿也取得了成功。本书在各地传统书店登上了排行榜。生活中会有苦难,读了这本书,你没有理由不坚强地站立。

赵定军是一位虽身有残疾,却坚持参加自考的坚强妈妈。赵定军常拿罗斯福的故事激励自己,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她心里始终有个信念:要自强,不要怜悯,要学知识,靠自己的能力赢得尊重。

因为脊椎侧弯,坐着时间久了,赵定军的腰会疼痛难挨。有了孩子以后,她更难了。女儿8个月大的一天,因为赵定军没抱住,孩子被摔了出去,整个头皮都被热水烫坏。但无论多么艰难,她都坚持学习,参加研究生考试,学法律、英语,但都失利了。35岁那年,赵定军的残腿摔成三截,只得回家休养,工厂每月发47块钱。几乎走投无路时,她报名参加自考,向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冲击。

谈起这段经历,赵定军总会感慨:“自考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没有自考,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当时,家里的钱多用来为她买书。家人只能吃撮堆儿菜,即使这样,有的书还得向别人借,15平方米的蜗居,四白落地。晚上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学习时她尽量用身子挡着灯光,再在台灯上盖厚厚的一沓报纸,只留下一点灯光看书。《现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赵定军连考4年没通过,刻骨铭心地尝到了失败滋味,几乎想放弃了。可想起自己经常教育女儿的话:“一百次跌倒,就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如果自己轻言放弃,将来如何教育孩子战胜失败?赵定军重新拿起书本,第五次走进考场,这一次她顺利通过。

赵定军的女儿曾在作文中写道:“我敬佩我的妈妈,因为她只能被消灭而不能被打倒。”这句话在作文课上赢得了同学们长久的掌声。每次赵定军接受记者采访,都要提及自考,她认为现在的这一切都是自考所给予的。自考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参加自考之余,赵定军写些散文随笔抒发情感。可她拿着发表的文章去数家报社求职时,却被拒绝了。媒体需要能坐下来编、能跑出去采的人,她拖着一条残腿,能干好既需脑力也要体力的工作吗?许多人对此有疑问。但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赵定军深信,自助者,天助之。她自学采访,试着给报纸投稿。最早发表的是《逛早市》。早市上,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人们一来一往的还价声,和着新鲜蔬菜的清香味,这些她都再熟悉不过了。满满记录了七大本,最后写成了密密实实的一万八千字。

这篇稿子得到北京日报肖凤英编辑的好评。在稿件后期的修改中,肖编辑了解到她行动不便后,骑着自行车上门和她谈稿子。这次投稿给赵定军很大鼓舞。此后,赵定军愈加勤奋,感动了日报众多的编辑。当时的副总编刘宗明就手把手教过她写报告文学,告诉他如何用细节描写,写出感人的故事。《妈妈的心有多高》一书中,正是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打动了众多读者。后来赵定军又采写了反映老年婚恋的《谁解其中味》。凭着发表在北京日报的这三篇整版文章,加上获得的自考毕业证,赵定军终于在43岁时,调入《三月风》杂志社,如愿当了记者编辑。谁说记者行业是残疾人禁区?赵定军说,只要肯学,禁区也能闯进去。

1999年,赵定军把自己带血的奋斗和与女儿一起走过的不平凡岁月,写成了《妈妈的心有多高》一书,引起很大反响,连续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中残联“奋发文明进步奖”。2001年,赵定军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成了爱国爱家、奋发有为的典范。2005年,赵定军当选“感动中国的十位母亲”。工厂、学校、妇联,约她作报告的邀请一场接一场,要求采访的媒体一拨儿接一拨儿,求助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求助越多,赵定军的困惑也越多。怎么两代人的沟通有这么多问题?为了多学知识,她特地到北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赵定军想,社会给了我很大的荣誉,也给了我为社会做事情的平台,这些事情,要做就要做好。

 

5、资料链接(书籍相关研究资料,主流研究成果,可以辅助阅读的参考资料)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法齐娅·库菲)

《行走中的玫瑰》(闾丘露薇)

《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

6、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书籍主题的问题设计,由书籍引发的对人生、文化、生活的思考等)

赵定军以残疾之身不断拼搏,最终走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那么我们这群身体健康的人又应该如何面对人生呢?

[打印文章]
上一篇:本领恐慌[ 12-02 ]
下一篇:成功之路[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