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特
1、走近作者(如果是作家,就应该是走近作家)
阿尔伯特·哈伯德,纽约东奥罗拉的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坚强的个人主义者,终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地工作。然而,所有的一切于1915年与被德国水雷击沉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一同沉入海底,过早地结束了。
他于1859年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后来因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所出版、印刷、发行的优质出版物而闻名。在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工作的日子里,阿尔伯特·哈伯德出版了两本杂志:《菲士利人》和《兄弟》。实际上杂志中许多文章都是出自于他之手。在写作、出版的同时,哈伯德还致力于公众演讲,他在演讲台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在写作和出版上的成绩。
2、内容概述(书本的主要内容,各章节的要点)
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在一个油布制的口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陆古巴岛,古巴的爱国者们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那次冒险经历,用他自己谦虚的话来说,仅仅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从中逃出来并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整个过程中自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与个人的努力相关联,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表彰他所做的贡献,美国陆军司令为他颁发了奖章,并且高度称赞他说:“我要把这个成绩看做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敬业、勤奋,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3、主题风格(书籍归类,写作风格,建议有个“精彩内容展示”,提要式的精彩之处)
《致加西亚的信》深入浅出,却发人深省。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家庭、单位、社会上,肩负着多重职责和使命,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干出事业、扶贫济困,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不正是一封封“致加西亚的信”吗?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问题纷繁复杂,层出不穷,常令身处其中的人们焦头烂额、忙乱得不可开交。要处理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急需我们担起使命、负起责任,寻求突破口,找到“加西亚”。而这正是依仗罗文式的办事风格才能把事情处理妥当,将“信”顺利送达加西亚。
锚点经典语句
⒈一切的动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使命。
⒉面对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远不是一次航行。
⒊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
⒋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
⒌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⒍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
4、推荐理由(名家推荐理由展示,书的影响力,对学生的价值、意义)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致加西亚的信》中对罗文的不畏艰险的品格、坚强有力的执行力大为推崇,对被动、懒惰、脆弱、姑息的社会风气进行了剖析,并指出要想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敬业、忠诚、执着、甘于奉献,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有力的避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
5、资料链接(书籍相关研究资料,主流研究成果,可以辅助阅读的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相关的修身励志方面的文学作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美]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前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 笛 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美]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
6、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书籍主题的问题设计,由书籍引发的对人生、文化、生活的思考等)
有两种人永远落后于别人:一种是只做被要求的工作,另一种是做不好被要求的工作。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结合作品中罗文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打印文章]
上一篇:培根论说文集[ 12-02 ]
下一篇:三十六计[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