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难”讲评

“难”讲评

周安

【作文题】(70,2009年苏北四市模考)

请以“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阐释】

独字作文题在高考中并不常见,2005年北京高考曾经以“安”为题,当时除了文题,还有“‘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的提示语。

苏北四市模考作文“难”作为没有提示语的独字题,在审题上还是存在一些难度的。因为“难”本身就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作为名词“灾难”“磨难”之“难”,作文时应具体写是什么样的“难”,以及如何面对或是度过这样的“难”;二是作为形容词“艰难”“为难”之“难”,作文时要明确是谁“难”,因何而“难”,以及如何解决等等。笔者认为命题者的意图可能更侧重于第二层含义,似乎作为“艰难”“为难”之“难”有着更为宽广的立意空间。

【写作指导】

    因为“难”本身具有两重义项,下面就其两层含义分开来解说。

一、作为名词之“难”:

难当灾难、磨难理解时,我们应注重表现灾难对人的影响以及人物如何应对这样的灾难。这样的“难”既可以是肉体之难,也可以是精神之难。大处落笔,可写国家民族之难,写中华民族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崛起:近代百年屈辱、十年文革、汶川地震、奥运圣火受阻挠等皆可入文。这种文章易空乏为文,应选取合适的切入角度尽量避免。

小处入手,可写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失败、一段经历等,这类文章宜选择记叙文体,设计好的情境来表现如何面对人生当中的苦难。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不应以牺牲亲友的健康等为“代价”来构思写作,要做到我手写我心,用真实的生活来感染读者。

小处入手也可写一位或几位名人的精神苦旅,如韩愈、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霍金等人。这类文章宜以散文式笔调,写两到三位名人如何战胜人生当中的苦难,以排比段的形式安排结构,文章首尾处要注意点明主旨。这类文章的写作对文笔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考生要多注意语言的合理使用。

二、作为形容词之“难”:

这个意义上的“难”,亦可从大处或小处入手,不同之处在于灾难之难往往是已经发生的事,侧重于结果;而为难之难往往是指事情发生的经过,更侧重于过程。大处可写国家民族社会在艰难泥泞中跋涉中的难处,表达理解、感恩、乐观、豁达、振奋之情;小处可写令个人感到困难为难难为情的事,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段情等等,如写“爱一个人好难”、“忘记一个人好难”、“放弃一个梦想很难”等等。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能记叙性文体更适宜。写作时,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难”。写作这类文章的关键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来设计情节,以表现“难”之难处,可以尝试设置悬念或倒叙等方式来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表现生活之难,关键在于角度的选取,如能打破常规思维,发人之未发,应该会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如一考生写给老师送礼物之难:先安排了父亲让自己给老师送礼物的情节,然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在老师家门前的徘徊犹豫,再安排老师突然出门的巧合,在冲突中解决了这一难事。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难”,我们在写作时都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做到言之有物。记叙文要有具体而真实的事件;议论文要写出层次,并安排有说服力的论据;散文要注意素材的选取,忌陈词滥调,人云亦云。

【佳作一】

吉成

学生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努力学习;自古成功有几,且回顾往昔,尽心尽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难!

开篇点出主人公——学生,一语道出中心——难!

书如江,题如海,求学之舟哪里摆?高三终究是奋斗的一年,深知高考重要性的我们,不得不进行着那效率并不高但又是必须的“题海战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试卷,我们手中的笔只得不停地在题海中劈波斩浪,但有时也会因为风浪太大而短暂的搁浅。我们早已习惯了沉溺在高三奔涌而来的题目里,既不绝望,也不难过,只是淡淡的把外界事一点点遗忘,以至达到做数学题做到唱歌的最高境界。运用这种“战术”,难!

难之第一重境界:运用“题海战术”,难!语言不温不火,虽是写枯燥的学习,却还是颇有感染力!

汗湿背,泪边气,红叉落叉错满地。这是高三包括我在内的差生的感慨。即使熟练地掌握了题海战术,但做题时的正确率又成了问题。大量的题型,似曾相识,却又是岁岁年年题不同,总令人琢磨不透。幸好慌忙中灵机一动,于是奋笔疾书,快速搞定。本以为分数已然到手正在得意之时,瞥一眼同桌的答案,却有相距甚远,但心中仍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待到试卷发下来时的红叉又将我的自信彻底粉碎。面对频繁的打击,可以说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我们差生的悲哀!提高作业正确率,难!

难之第二重境界:提高作业正确率,难!真是一句大实话!这话不单是对差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对此“心有戚戚焉”。传神的细节描写亦给文章增色不少,三言两语,将跌宕起伏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后的调侃之词更是巧妙之极!

心有愧,说于谁,一身疲惫脸憔悴。受到重重的打击,总想找到一丝淡淡的安慰,可这也难!想老师那里得到些须同情,可教室里的那些激昂的名言警句让我失去了勇气。“忆往昔,金戈铁马,泪洒疆场;思今朝,寒夜孤灯,血泪征程;想明日,沙场点兵,展我鸿图”。终究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着并痛苦着。想从父母那里找寻一些安慰,他们给予的只能是更多的脑补品和抗疲劳剂,因为考试成绩那刺眼的分数总让我担心,让他们着急。想找一个知心人,真难!

难之第三重境界:想找一个知心人,真难!由难而至真难,肺腑之言倾泄而出。作者说出的或许是大多学生的心声。老师、家长的不尽理解和自己的辛酸交织在一起,化而为大难!难到这份上,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呢?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为了美好的明天,我这样激励自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为了梦想,披星戴月,不断刷新生命的温度。高考,我跟你拼了!

孙中山的名句成了作者的座右铭,恰当不过。最后一句,更是悲壮不已!学生之难,不言而喻。

高三,繁忙的日子普通地过去了,细细想来其实也并不难,相信一句话“你永远不是世界上最难的人!”

一味的难肯定不应是文章的主旋律,必要的态度转变是不可缺少的,淡淡一句“细细想来其实也并不难”,将所有的难松的化解了。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高三,不难!

简短而有力的结尾,强化主旨!

【简评】

这是一篇取材于普通学习生活却能够写出新意的佳作。作者取高三之学习生活,谈学习生活之难,本已落入俗套,但作者却能不步旧路,风趣为文,给人眼前一亮之感。说难而无颓丧厌倦之语,显示出了作者对高三的理性认识。本文的语言亦是亮点:每一重难皆著三小分句,颇有才气;名句的恰当运用亦为文章增色不少。

有创新:取于旧路,另辟蹊径。深刻:能投过现象分析本质,发人深省。

评分:基础分46,发展分18,总分64

 

【佳作二】

仲志远

我是横亘在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我是小精卫要填平的无边大海,我是威压三千越甲的吴国雄兵。我就是艰难,我就是苦难。

以第一人称“我”来演绎艰难苦难,合艰难苦难于一体,构思新颖。精妙的排比句式,使得开头甚有气势。

从行吟泽畔的屈子心里,从怒发冲冠的岳飞的长啸声中,从持节牧羊数十载苏武挥动的羊鞭上,你可以看到我在向世界宣誓:我无处不在!

一句我无处不在,实话实说!前两段已经成就了一个不俗的开头,读者已经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作者究竟会怎样来表现苦难艰难。

我恐吓,恐吓那个满怀抱负,攀登在“连峰去天不盈寸,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上的诗人。

词语的重复加重了语言的底气。

他于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我看出了他的慌乱茫然,我丑陋的触手伸向他,将他紧紧缠绕,如毒蜘蛛缠着待食的猎物。

想象丰富,巧借修辞,描写细腻。

然而,天地间传来他一声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刹那间,如雪崩,如迅雷劈开腐朽的藤蔓,我的封锁被震为粉末,随风而逝。

精妙异常的情境,加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冲突写得震撼澎湃!

李白,他用自信铸成了一把利剑,我知道,我将再也拦不住他。

巧借心理描写,表现艰难之于李白的无奈!

我迫害,迫害那些外表柔弱的女子。在白练上香消的贵妃,在佛堂终结余生的陈圆圆以及含恨陨落的黛玉,她们都是我的牺牲品。

历数被苦难或艰难吞噬的女子,为下文写李清照作铺垫。

轻解罗裳,乘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李清照,我以为她是又一个可怜虫。然而,饱经沧桑苦难,失去了赵明诚的她却从满地堆积的黄花中释放旷世的才情,让芳名流传百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坚强的词人完全无视我的存在!

外表柔弱的女子却不为苦难所动,为主旨的表现再蓄力量。

我好生郁闷,于是无奈的我开始坚守,想借此挡住更多想成就功业的人。

再用心理描写,写苦难艰难之强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哲人的话像将军的令箭,指向了我。

“将军的令箭”,再准确不过的比喻。名句大家都知道,聪明的同学总是会用得恰到好处。

君不见,百病缠身,潦倒不堪的杜甫僵卧孤村尚思为国戍轮台!

君不见,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稼轩又在醉酒,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君不见,卧薪尝胆的苦心人勾践,挥师攻打吴国大胜而归!

一组排比,气势浩瀚,尽显才思。

我被他们的忠心折服,我被他们的勇气打败,我被他们的力量摧毁!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内心独白”,真实而生动,细节之处亦可见作者的敏感细致。

其实我并不与人类为敌,我是在奉献,像蜡烛一般。因为我知道,在我对人一次次的阻挠中,他们得到了磨练和考验。

我在奉献,动机是磨砺人类的意志;我在奉献,愿望是被人打倒;我在奉献,对被我打倒的人表示遗憾,但希望打倒我的人能真心的感谢我!这或许就是我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最大意义吧!

文末道出原委,指出“我”存在的意义是在于奉献,见解深刻,充满理性色彩。

【简评】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妙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就,以“我”为苦难艰难,通过“我”的经历、心理等来写人类战胜苦难、摆脱艰难,更将“我”的动机设计为磨砺人类的意志,构思精巧。成熟且极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本文的第二大亮点,通篇妙语叠出,令人拍案叫绝。

有创新:构思精巧,出奇制胜。有文采:语言大气磅礴,极具表现力。

评分:基础分50,发展分16,总分66

 

[打印文章]
上一篇:在得到与失去之间[ 10-26 ]
下一篇:布局精彩 赢得青睐[ 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