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春树含情 暮云蕴思

春树含情   暮云蕴思

                                 —— 解读怀人诗

                                           海安县曲塘中学   朱阳慧

江苏自主命题迄今已历八载,在诗歌鉴赏这一块,除04年考及边塞诗外,八年间两考赠别、两考登高、三考怀人。2005年考了唐代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6年考了元代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时隔四年江苏高考再次考怀人诗,由此可见,命题者对怀人这一题材的宠爱程度之深。

2011年江苏高考考了杜甫的怀人诗《春日忆李白》,不少学生觉得茫然。因为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杜甫的那副忧国忧民的面孔,对于他的理解不是心忧天下苍生,就是壮志未酬,老病孤愁。其实虽说中学课本中所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旅夜书怀》等杜甫的诗歌都是表现杜甫漂泊流离而又忧国伤时的大爱情怀,但作为人他亦会有自己的小情小爱,一首情谊绵绵的《月夜》便是佐证。同学们一直都视诗歌鉴赏为难题,但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新课标中提出:“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诗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阅读鉴赏。”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对“怀人诗”的专题阅读中发现鉴赏诗歌的奥秘。笔者就中学选修课本中常见的几首“怀人诗”来谈谈如何解读此类作品。

一、细读诗题

“怀人诗”的题目一般含有“怀”、“忆”、“寄”、“思”、“月”等字眼。如《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春日忆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寄李儋元锡》、《夜雨寄北》、《邯郸冬至夜思家》、《春江花月夜》、《月夜》等。“怀”、“忆”、“寄”“思”都是动词,它们传达出的讯息是诗人对友人、爱人以及亲人的思念。而“月”是一个名词,是一个物象,它以其独一无二、永恒存在的魅力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寄托相思的载体。

二、品味意象

“月”是“怀人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处相思明月楼”,“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等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的月亮情结。

“捣衣砧”的出现通常代表思妇怀人。

“戍鼓”暗示战事频繁

“灯”的出现并不能为寒夜带来温暖,它折射出的是孤寂、凄冷、落寞。如“旅馆寒灯独不眠”,“抱膝灯前影伴身”等诗句无不透露着丝丝寒意。

 “云”的特性是飘忽不定,看到“云”我们会想到游子,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我们会想到那位美丽而又薄命的女子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们也会思念亲人如“忆弟看云白日眠”;我们还会想到友人如“江东日暮云”;有时还会想到神秘的隐者如“云深不知处”。

“春树暮云”已经定格为一个成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花”点明时节,暗含韶光易逝的意味,或被用来衬托人的愁情。如“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诗句无不流淌出浓浓的愁思。

“西风”“秋风”是萧瑟之景,送来的是愁情,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楼”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相思难遣,登楼远望,怀想远人。如“西楼望月几回圆”,“楼高莫近危阑倚”,“明月楼高休独倚”等诗句都是相思难耐的表现。

三、明析手法

“怀人诗”常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借景抒情,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薄雾浓云愁永昼”都用了秋天的景物来写愁情。

(二)反衬,如《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反衬相思离别的愁苦之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用双双飞翔之燕来反衬孤独愁苦之人形单影只。

(三)象征,在《临江仙》中“落花”是春将尽的象征,是美好事物将逝的象征。而在《鬲溪梅令》中“好花”象征着美人。

(四)想象,如杜甫的《月夜》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妻子和儿女,而想象妻子在闺中孤独地望月思念身陷乱军中的自己。

(五)虚实结合,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把梦境与现实相结合。

(六)化虚为实,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用了比喻来写相思离别之愁,化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四、理清思路

(一)写景——抒发思念之情——期待重逢之情  《寄李儋元锡》、《望月怀远》、《夜雨寄北》、《子夜吴歌》都采用了这一思路。

(二)赞友人——写景抒情——盼重逢          如《春日忆友人》

(三)昔日的美好记忆——物是人非            如《题都城南庄》

(四)春恨——相思                          如晏几道《临江仙

(五)行者——居者                          如欧阳修《踏莎行》

五、揣摩情感

(一)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怀人,如重阳、白露、冬至、除夕等节日,这体现了中国人佳节思亲的情结。

(二)在特定的背景下怀人,古代的战乱常导致骨肉分离、朋友失散,又因为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等原因,人们无法得知对方的消息只能用诗词寄托相思和忧虑。此时,诗人除表达思念之情,往往还流露出希望战乱早点结束,能够与亲人早日团聚,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情感。“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等诗句都表达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三)表达对国事的忧虑。“胡骑长驱五六年”,“邑有流亡愧俸钱”等诗句都表现出诗人忧心国难,关心人民疾苦的正直情怀。

(四)诗文最后大多会表达期待团圆之情。“西楼望月几回圆”,“还寝梦佳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些诗句无不流露出盼重逢之情。

(五)古代文人抑郁不得志,又不能直接表露,常通过抒写闺怨相思来寄托怀才不遇之慨,如贺铸的《横塘路》。

  春树含情 ,暮云蕴思,“怀人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阅读与鉴赏中,我们要注意积累与整合,融会与贯通,从对“怀人诗”的品读中领悟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打印文章]
上一篇:聚焦导学案[ 10-26 ]
下一篇:例析分段函数问题[ 10-30 ]